温暖城管 | 丁奎:“新点子”助推城市管理由“细”向“暖”
中国网 2025-03-03 14:45:15

一身油污,但笑容明朗,这是丁奎给人的第一印象。走进他简易的“办公室”,一组沙发、一张茶几,桌子上还随手放着一包已经拆开的方便面。“平时都是在院子里修车,哪有时间进来啊。”丁奎介绍,桌上的方便面也是前两天晚上加班中途饿了,准备拿出来吃的,“刚咬了两口,又来活了。留着下次再吃吧。”

丁奎,济南市天桥区城管局环卫中心车辆维修员,负责全区40余辆环卫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做起了“小发明”,让洒水车不仅不会再喷溅到行人身上,还可以同步清洗护栏、安全岛等机械作业盲区,并且能够收集落叶、清雪扫雪等,成功让一个个“新点子”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让“温暖城管”愈发深入人心。

一句抱怨,激活技改决心

2016年,丁奎来到天桥区城管局环卫中心,成为一名洒水车驾驶员,每天驾驶着洒水车在所负责的路段内循环洒水降尘。尽管每次有行人、车辆在洒水车旁经过时,丁奎都十分小心,但还是遭到了很多不解。

“早期的洒水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说后洒喷头离地太高、洒水角度以及出水量等都不可控。”丁奎介绍,正在因为这些弊端的存在,导致洒水车作业时经常会“误伤”车辆、行人。

“你们是不是跟洗车店商量好了?昨天我刚洗完车,今天又给我喷上一车水,水都溅到我脸上了。你们到底是给我们服务的,还是给我们添乱呢?”一次,丁奎出车没多久,就遭到了一顿“痛骂”。

“把水洒到人家车上、脸上,确实是咱不对。”丁奎说,这样的遭遇不止一次,每次他都会诚恳地想对方道歉。“这一次,车主说的那句‘你们到底是给我们服务的,还是给我们添乱呢’,让我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

怎样才能做好服务、不添乱呢?

2019年,天桥区城管局率先开展城市管理精细化试点工作。这也激发了丁奎改造洒水车的决心。

早些年,丁奎曾专门学习过汽车维修,并且拥有多年的维修经验,对各类环卫保洁车辆的构造都十分清楚。这,也成了他改造洒水车的优势。

于是,在部门领导的带动下,丁奎与同事们一起钻车底、搞钻研,经过多次摸索、实践,把后洒喷头离地高度从70cm逐步降低到最低12cm,并且安装了万向装置,从而实现了洒水方向、角度、水压、出水量等的可调节、便操控。

这次技改的成功,更加激发了丁奎的工作热情。“这洒水车还是不行啊,光跑不出活。”一次,有驾驶员跟丁奎“抱怨”道。“其实这些问题我也注意到了,洒水车喷洒面积小、力度弱,无法清除顽固污渍。”基于此,丁奎再次着手搞“技改”。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丁奎为洒水车安装了两套洒水系统,驾驶员可根据路段实际情况,灵活切换洒水模式;加装了单控喷杆、橡胶挡板,驾驶员可根据路况调整洒水覆盖面积,从而在保证扫路清洗干净的同时,还不会“误伤”行人、车辆。

“小改造发挥了大作用,特别有成就感。”丁奎笑道。

一把雨伞,坚定技改信心

丁奎的这份成就感,在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后,更加强烈了。

2024年,考虑到洒水车的前压嘴会限制洒水效果,丁奎开始着手对其进行改造。一个雨天,为了检验改造后的冲刷效果,丁奎跟车上路,并钻到车底进行调试。

这时,一位过路的大姨走了过来,“小伙子,这大下雨天的,你们怎么还在洒水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听到询问,丁奎从车底下探出身来耐心地向大姨解释,“大姨,雨天洒水,一是路面的泥土和污渍经过雨水浸泡后更加更软、容易清除;二是因为有时工地上的渣土会被雨水冲到路上,需要我们借助雨势及时冲洗。”

听了丁奎的介绍,过路的大姨恍然大悟,看着丁奎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她赶忙从包里拿出一把雨伞不由分说递给了丁奎:“快拿着吧,别挨淋了”。

大姨走远了,看着手里的紫色碎花伞,丁奎的心暖了。“车辆改造,为的不就是便民、不扰民吗?老百姓认可了咱的工作,这比啥都重要。”丁奎笑道。

老百姓认可了,也更加关心关注环卫工作。“有群众跟我们反映说,保洁员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清理护栏,十分危险。”丁奎介绍,群众的关心,一下子打开了他的思路。“以前我们只是把目光放在了路面的冲刷上,而忽略了护栏、安全岛、隔离带、绿化带等区域。只得通过二次冲刷或者人力维护的方式对这些区域进行反复清理。”

怎么才能让洒水车也具备冲洗护栏和隔离带的效果呢?部门领导与丁奎不谋而合,共同想到了电子水炮。经过反复尝试,顺利将电子水炮加装到了洒水车上。改装后的洒水车,不仅实现了对护栏、安全岛、隔离带、绿化带等区域残留泥污的高效冲刷,还可兼顾对绿化带植被的冲洗,有效避免了二次清理,降低了保洁员作业的安全隐患,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份责任,牢记技改初心

秋日,落叶纷飞。“唰唰唰,唰唰唰……”天不亮,保洁员就开始忙着清扫散落一地的落叶。“太难扫了,尤其是赶上下雨天,树叶子粘在地上跟牛皮癣一样,怎么扫都扫不干净。”保洁员的一句话,又给了丁奎新的灵感:洒水车能冲刷护栏,是不是也可以收集落叶呢?

说干就干,经过反复琢磨,丁奎又给洒水车安装了落叶收集器,利用吸筒的强大吸力,将堆积在路沿石边及雨后附着在路面上的落叶收集到洒水车的车斗中。

“落叶高峰期,一名保洁员每天平均收集落叶1.5立方米,而安装了落叶收集器的洒水车平均每天可收集落叶20立方米。既减轻了保洁员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两得。”丁奎笑道。

冬雪皑皑,丁奎又在洒水车、洗扫车前加装了雪滚滚刷,在小型机械车辆后方安装了辅路融雪剂撒布机,助力清雪除冰。自此,“一车多能”,正引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加精细化迈进。

而今,天气渐暖,洒水车又开始一天24小时“上岗作业”。车辆出车频次高了,丁奎作为“车辆医生”的工作压力也更大了。但他依然会闲暇时间盯着一辆辆环卫车,变着法儿地改进、提升,让技改“小细节”提升民生“大服务”。

“从2019年到现在,我已经分不清是洒水车被我改造的更多,还是几次技术改造成就了我更多。”丁奎说,最欣慰的就是,看着这个“老伙计”从原来的人人避之不及到现在洒水车经过时市民的泰然自若。“城市管理向‘细’向‘暖’推进,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出了一份力。”(马俊伟)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