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对话机器人走进家庭,与传统教育方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近日,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的孔子课堂里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四方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新年第一课在这里开讲。
课堂上,“你知道DeepSeek吗?”“《哪吒》启示录”等新奇又有趣的跨界问题瞬间抓住了家长们的眼球。原来,这是该校特邀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纪维建精心准备的主题课程,旨在用数字化思维为传统家教模式注入新活力。
纪维建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时代家教四维模型”,建构了“动力+能力+环境+行动=成长”的公式,还特别指出,在兴趣培养方面,家长们要突破以往“知识传递”的固有模式,转向“认知共建”。台下的家长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问题,纪维建贴心地提供了“认知脚手架”“情绪缓冲带”等实用的干预工具。家长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小声交流,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课程还布置了特别的数字素养作业,要求家长体验Deepseek智能平台等新工具。家长们对这些新奇的作业充满了好奇,纷纷讨论着回去要如何尝试。
“这堂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总是凭经验,现在才发现有这么多科学的方法。”一位姓张的家长兴奋地说道,“这种观念革新和方法论升级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希望以后能多上这样的课。”
纪维建强调,新时代的家庭教育需要建立“双同步”机制,也就是亲子认知迭代同步、心理学业干预同步。他感慨地说:“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只有家长不断成长,孩子才能真正绽放。”
宁阳复圣中学推行的“四方同步”,即家(家庭)、校(学校)、社(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生(学生)同步推进。自去年启动“四方共育”实验以来,学校已经打造出了特色育人矩阵。
如今,教育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复圣中学的探索实现了多个突破:破解代际数字鸿沟、构建成长预警模型、创建协同育人生态,为县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
这场爆满的家长课堂,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深层脉动。当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遇上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既要坚守育人初心,又要积极拥抱变革。(刘晓庆、李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