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莒县城阳街道如意社区活动室内充满欢声笑语,社区微业第二期“巧手慧心·传承非遗”纳鞋垫培训活动火热开展。
活动邀请社区“手工达人”向大家传授纳鞋垫工艺,吸引了20余位热爱手工制作的宝妈、阿姨参加。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们发放纳鞋垫需要的材料,大家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纳鞋垫。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一双双大大小小、图案精美的鞋垫初步成型。“非常喜欢如意社区组织的微业课堂,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技能,靠双手自力更生,还能结识更多的邻里朋友,太好了。”社区居民王翠高兴地说。
“社区微业真不错!我孩子小,离不开身,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就业帮扶活动,学会了一项技能,平时在家除了看孩子外,还能做做手工补贴家用。”宝妈李晓楠觉得累并快乐着。
此外,在莒县人社局与妇联共同打造的“社区工坊”“零工驿站—微工厂”,编织工艺类、手工艺品制作、家庭园艺等培训活动已累计开展30余场,带动400余名居民参与制作,以计件取酬的方式,方便了包括育儿妇女在内的社区居民利用空闲时间实现就业,“妈妈岗”成为日照不少女性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就业新支点。
而在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的文创车间里,范晨曦正用点钻笔将一颗颗色彩斑斓的人造水晶平底钻嵌入画布,她指着画布兴奋的介绍:“这颗钻是希望,那颗钻是未来,再有两天我就能完成这幅作品了”。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钻石画上,映照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就业突围之路。
2019年,30岁的范晨曦因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2023年,在朋友的劝慰和引荐下,她迈出家门,在如康家园进行辅助性就业。2024年,得知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有残疾人集中就业机会时,范晨曦选择了“跳槽”——“想找个更有挑战性,工资待遇也更好一些的工作试一试。”
在日照人力资源产业园12楼,一个门上挂着“杰出社区微业”字样的房间,便是范晨曦的工作间。剪纸、扎染、串珠、木板刻画、钻石贴画,是范晨曦和另外52名残疾工友们的工作内容。
“从2000年起,我们每年平均培训残疾人600余人次,50%的残疾人通过培训能实现就业。”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董丽介绍,学校背靠母公司山东杰出人才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杰出集团”),开展残疾人劳务派遣业务,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企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模式帮助残疾人就业。
在具体执行中,采用“四省一放两帮助”服务模式,根据企业业务内容和实际需求,通过杰出集团“招培就托”一体化服务,由杰出集团全面负责残疾人招聘、岗位匹配、就业安置、在岗管理、入离职管理等,让企业“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帮助企业降费节税、优化经营成本和履行社会责任。
“早上9点上班,11点半下班,下午2点半上班,5点下班,早晚都能错开上下班高峰期,充分考虑到了我们这些身体不便群体的交通出行和乘梯问题。培训后上岗,上岗后还有老师耐心指导。”范晨曦细数着这些让她感觉暖心的点滴。
说话间,“课间操”的音乐响起来了。做了一个小时手工的范晨曦揉揉眼,捶捶肩,和工友们站起来一起向外走。在老师的哨声中,他们绕走廊来回走了三圈,然后开始做操。对于未来,范晨曦充满信心:“我现在走得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凭借毅力和不懈努力,一定能让工作、生活和身体都回到正轨。”
“3年来,我们共培训了1872名残疾人,今年我们参加了3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收到了120余份求职意向,真切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董丽表示,未来学校还将吸纳更多爱心企业,开发新的工作岗位,并通过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手工艺品推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最近,正在洽谈“穿戴甲”“喜憨儿”等项目,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从东港区残联获悉,近年来,东港区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打造“一站式”如康家园模式,服务残障人士实现“托养+康复+就业”三不误,成功申报2处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持续做好励志助学项目,扎实推进残障人士培训等工作。全区就业年龄段残障人士5887名,已就业3250人,占比55.2%;仅2024年,就推动77家企业按比例安置残障人士235名。(栗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