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变革”激活土地资源,陵城打造京津冀产业升级样板
中国网 2025-02-24 15:15:20

春雨润泽鲁北平原,德州陵城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轰鸣。在修正中成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施工现场,打桩机正将一根根管桩嵌入土地肌理——这片400亩土地曾因原某企业经营不善“沉睡”多年,如今正蜕变为京津冀智慧医疗产业新地标。

“从项目考察到签约开工仅用90天,区里‘腾龙换鸟’的魄力与高效服务让项目跑出加速度。”项目负责人王子欣指着项目规划图介绍,基地由修正药业集团投资建设,将集成研发中心、生产加工中心、医疗器械中心等十大功能区,业务辐射京津冀区域,致力于打造以医药生产、医疗装备、智能硬件、智慧医疗、数据中心产品研发等为核心的现代化智能科技装备产业集群。

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这样的高端优质项目顺利落地,得益于陵城区“亩均变革”激活土地资源。几年前,由于当地一家企业经营不善,该宗土地始终未进行有效开发建设,导致优质土地资源闲置浪费。

经过前期招商和多轮磋商,修正药业集团最终选择该闲置地块进行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陵城区经济开发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营业执照到施工许可等的全流程帮办服务,缩短手续办理时间,保障企业早开工、早达产。

土地是承接项目的关键载体,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德州市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核心区,陵城区曾面临土地供需矛盾:一方面,大批新上项目一地难求;另一方面,低效闲置用地“晒太阳”。用地“低效”和发展“高效”的矛盾如何破解?

陵城区以“散乱污”、零星低效用和“三未用地”为重点,在全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利用卫星遥感+实地踏勘手段,绘制出“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图”,锁定“散乱污”企业和低效闲置用地,并动态更新低效用地“数字底座”,为统筹盘活利用奠定基础。

改革闯关需要制度创新。陵城区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创设“分类诊疗”处置机制,形成自主盘活、收储开发、司法处置三级路径。对于愿意配合的低效企业,采取市场化手段进行盘活,达到无需“腾笼”也可“换鸟”。无法自行盘活的低效闲置用地,通过评估破产、清算拍卖等程序明晰产权关系,流转无债务纠纷地块,由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收购再开发,全面引进优质项目,推进低效企业拆迁腾退,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目标。2024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00余亩,相当于节省新证用地指标60%,亩均投资强度由180万元/亩跃升至600万元/亩。

如今,盘活土地换发新生,产业升级的故事正在上演:原纺织厂地块崛起生物医药产业园,亩均投资强度提升至800万元;废旧机械厂变身数字经济孵化器,吸引数十家科创企业入驻;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我们不是简单换租客,而是通过用地置换推动产业链重构”。陵城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荣强说。

“云上选地”精准匹配需求。在招商统筹方面,陵城区创新“云上选地”模式,为项目精准匹配最优地块,实现“地块画像—企业需求”智能撮合。通过梳理新招引项目的用地需求,已对接意向企业40余家,节约落地时间约50%。德州市自然资源局陵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冷相钊表示:“我们正探索深化实施‘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落实差别化用地政策,让土地要素真正跟着‘亩产英雄’走。”

从荒草丛生到塔吊林立,从“躺平地块”到“产业高地”,陵城实践印证了“向存量要空间”的新型发展逻辑。在国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背景下,这场“土地变革”为县域经济破解“增长悖论”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当生产要素突破行政边界自由流动,有限土地便能创造无限可能。(贾少华)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