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能源汽车“驶向何方”?
中国网 2025-02-21 16:13:34

春风一吹,各大招聘市场热闹起来,位于起步区的比亚迪汽车7天入职近2000人,成了济南“热门招工大户”。

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二期)预计今年6月底前竣工投产,高压电气、电机、电驱等高端核心部件生产将2025年预期产能直接拉升至50万辆整车,更让济南汽车产业迈入全新的赛道。

从棋子落地到高端化推进,再到形成多维布局;从“整车制造”向“核心零部件自主化”跃升:济南新能源汽车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实践出真知”。

1

纵观我国新能源车产业,2018是“开张之年”,各大车企拼的是谁能多卖一辆车;2021是“量产之年”,车企在规模化上放手一搏,看谁先下线“第10万台车”;如今,在电车上新比手机还快的当下,新能源汽车瞄准“盈利”二字。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发布的全新电动车型共有106款,新品集中在8万至25万元的区间内爆发;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16.8万辆。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不仅让“盈利”影响行业的洗牌结局,而且每26辆新能源汽车里就有一辆是“济南造”,对济南经济发展也产生直接拉动。

“质”的增长和“量”的扩张,让2024年济南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8%,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

随着政策激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协同、绿色出行理念提升等多种手段持续发挥正向效应,济南绿色商品消费需求加大释放,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为240.6亿元,同比增长12.1%,表现强劲。

2025年,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计划突破2000亿元,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产业基地。

2

为什么是济南?

在山东省“两基地、五集群”规划中,济南被定位为千亿级整车制造基地,打造“芯片—电池—整车—零部件”完整产业链。

作为老工业城市,济南拥有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成熟产业基础,可快速承接新能源汽车技术转化。借助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中心等平台,济南加速氢能源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为全省乃至全国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比亚迪、吉利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链主”带动吸附效应让供应链变为“共赢链”,形成“龙头带集群”的发展模式。以比亚迪济南基地为例,带动周边50亿元级配套投资,吸纳40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协同发展,2025年预计带动就业超5.7万人。

自2023年济南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以来,省级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公交、环卫等领域新能源车占比不低于80%。中国重汽2024年投入31亿元用于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纯电、氢燃料、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抢滩细分市场。

无独有偶。豪驰智能汽车专注于研发快递车、无人物流车,是首个拥有国家备案整车生产资质的智能驾驶企业,其生产的全球首款快递小哥“专车”橙仕汽车自上市以来,持续位列电车资源mini车型榜首,已行销10多个国家和国内170多个城市;

长安新能源客车及零部件项目落地长清区,含生产制造、营销和金融三大产业板块,预计2025年投产,可实现年产10000台新能源客车及30000台专用车。

位于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的弗迪动力电池是省重大项目和市重点项目。作为动力电池业界标杆,产品采用全球领先的最新一代全自动化锂电池生产工艺,完美平衡了电池安全和续航两项关键指标,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令人瞩目的是,雷诺中国与济南签订协定,BEYONCA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项目落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作为其公布的第一个生产基地,BEYONCA从济南起步,以香港为支点,专注于智能豪华电动汽车的研发驱动,将推动济南在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豪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追高逐新,进一步丰富产业层级。

3

与技术创新突破协同推进的是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9月26日,济南市首座“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创新中心停车场建成投运。该充电站不仅配置充电机、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系统,同时配备了一套智慧能量管理系统,提高间歇式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和现有配电网资源的利用率。

该站创新性开展V2G车网互动试点,让新能源汽车变成“移动储能设备”,通过绿电交易、电力辅助服务、峰谷电价差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电能量时空两个维度的调度,提升电网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济南新能源充电站千站行动启动,2026年底前将实现充电版图从市区到乡镇村庄全覆盖,构建布局合理、适当超前、车桩相随的快速充电网络。以历城区华盛路港新园东区的莲花山超充驿站为例,站内安装的华为全液冷600kW超充桩,最快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100kWh电池新能源车的充电。

豪行至此,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已实现多元化突破。山东产研院研发的动力电池材料被宁德时代采用,济南二机床为比亚迪、蔚来提供全球领先的冲压生产线。

以济南起步区为例,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已建成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年产能达1000台套,首批氢能渣土车、环卫车已投入运营,打造全省首个氢能环卫示范场景。依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的人工智能研发能力,落地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再创新高。

在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实现“10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的同时,打造“光伏+储能”微电网,爱旭太阳能电池提供清洁能源支持,山东能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延伸光伏产业链。

落子布局,济南正借势放大黄河流域辐射效应,带动沿线城市零部件配套和能源转型向纵深推进。(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