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记济南市儿童医院驻北高而村第一书记刘玉祥
中国网 2025-02-18 14:16:38

2024年7月,正值盛夏时节,济南市儿童医院信息科科长刘玉祥被派驻南部山区仲宫街道高而党委北高而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刘玉祥就以盛夏一般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守为民服务初心,践行乡村振兴使命,决心大、干劲足、思路明、措施强,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赞誉。

坚持党建引领,抓队伍强组织

要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玉祥履职第一书记前在派驻帮扶单位担任党支部书记,有着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深知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意味着什么。自去年7月驻村以来,他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确定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综合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思路。

他通过查阅档案、入户摸排、走访谈话等形式摸清底数、找准短板和弱项,结合乡村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了各项党建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组织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学、村委党员划片包干管理、送学上门等党建活动。

开展一对一对口帮学、送学上门活动

他带头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加强与派出单位和上级党建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党建活动动态和内容,坚持每月讲党课。

坚持每月带头讲党课

他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示范标杆作用,严格落实党员考核评议评优制度,与班子成员共同致力于加强后备力量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这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精准有力,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让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紧紧团结起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带领全体村民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谋划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刘玉祥深知要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让村集体的“钱袋子”胀起来,必须立足北高而村优势,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让村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清风无力屠得热”,7月的乡村热浪灼人。在北高而村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经常能看到刘玉祥忙碌奔波的身影。他冒着盛夏酷暑,走街串巷、进家入户,足迹遍及北高而村及周边地区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向每一位村民请教,了解村情民意,考查北高而村及所在片区的林果种植和产业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刘玉祥先后组织召开3次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从村庄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联系省农学会专家指导大棚林果种植

北高而村伟杰农场是省级生态农场,占地200亩,建有17个生态种植大棚,业务以蔬菜水果种植和休闲旅游采摘为主。为提升农场生态品质,拓展业务范围,刘玉祥与村“两委”成员邀请省科协、农学会专家实地考察和论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协调各方资源,实施“农场提升工程”。与村委班子协作顺利推进政府乡村振兴资金(270万元)支持的土地流转项目落地实施,流转农场临近土地50亩种植林果,发展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产业。既弥补了农场运营空档期,又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3.5万元。

深化与省科协、农学会合作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为满足游客的就餐需要,刘玉祥积极争取和利用派驻帮扶单位帮扶资金22万元,租用改造临近民宿闲置大堂,以村集体自营或承租给农场形式进行运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

院党委书记刘国华同志现场指导村产业发展

村庄西部区域及农场内部主干道为水泥砂石地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刘玉祥与村委班子争取政府专项资金95万元进行整体改造,全面提升农场品质和村内交通条件,着力打造林果种植、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一体化运营的高品质基地。

在市场经济中,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要推动产业发展,刘玉祥认为,应坚持开放性思维和合作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和抱团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北高而村依托第一书记联盟,联系派驻帮扶单位及爱心企业集中采购南山农产品21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带领班子成员赴海阳考察软枣猕猴桃种植,完成报批流转土地100亩特色种植方案。积极拓展市场渠道,通过参加“惠工富农超市”、“助农年货大集”等活动,加强与“鲜到家”平台合作,有效提升伟杰农场的知名度,拓展林果销售渠道和增收途径。

联系派出单位和爱心企业集中采购南山农产品增加村集体收入

这一系列朴实无华却含金量极高的的措施,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村民无不为刘书记的“生财有道”点赞。

聚民心解难题,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以来,刘玉祥用脚步丈量村情,用真情回应民意,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驻村以来,刘玉祥和村“两委”成员深入调研,认真倾听村民心声。北高而村入村的2条主干道路面开裂严重、坑洼不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村庄经济发展。由于村里资金短缺,他第一时间向派出单位济南市儿童医院做了专题汇报,积极争取爱心企业赞助32.1万元修路资金,完成5450平方米主街道铺路硬化。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也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石。

向社会爱心企业筹资完成村内两条出行主街道及部分生产路改造(开工仪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刘玉祥时刻关心关注村民的生产生活,竭尽全力解决所需所求。针对村民的健康需求,他发挥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联系济南市医师协会及派驻医院,组织医护人员来村开展大型义诊及送医送药活动,提供健康指导750余人次。针对村民查体及健康状况,联系知名专家提供专业诊疗20余人次,为村民自费送药近1000元。

联系派出单位医务人员来村开展大型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

“一枝一叶总关情”,刘玉祥时刻把特殊群体的冷暖挂在心头。夏天自筹资金为困难群众购置风扇,为幸福院购置空调,改善生活条件。冬寒将至,他走访每一户困难村民,查看冬暖物品储备,自费购置保暖床垫,联系爱心企业为困难户送去保暖衣物,也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中秋、春节前,积极协调联系派出单位和多家爱心企业,为全村困难大病村民和党员送去价值6.5万元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帮扶慰问金。

这一系列便民惠民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村民交口称赞:“刘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时光走笔,岁月成章。短短半年,刘玉祥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第一书记的担当和使命。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勇毅前行、努力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篇章。

(来源:济南市儿童医院)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