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创办于1990年,由中、日、韩三国实学会轮流举办,今年是第十七届,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第十七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于12月21日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实学界近300名学者相聚北京,围绕“经世致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学及其价值”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致开幕词,强调实学作为一种主张关切现实、经世致用的学术体系,在东亚各国的历史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变革发展的需求相契合,成为推动东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希望本届论坛的举办,能够有助于深入研究与传承东亚实学思想,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服务东亚地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推动东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续写东亚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相契合,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实”字,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推动实学的传承与发展。
韩国实学学会会长、檀国大学教授金文植致辞,阐发了“经世致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学及其价值”这一主题,向第十七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发出了良好祝愿。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干春松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演讲。主旨演讲阶段,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教授魏义霞,韩国安养大学HK研究教授金宝琳,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研究科・研究院、兵库震灾记念21世纪研究机构研究员田中丰,中国实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孙福万,韩国西江大学研究教授朴智顯,日本东亚实学会代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讲师古文英等六位学者,分别就《从经世致用看实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及其启示》,《两种自主之权:自由意志与自决权》,《中江兆民和奥宮慥斎—以“自由”和“平等”观念为中心》,《中国实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意蕴》,《朝鲜后期星湖学派实学的现代应用与挑战:经世致用的伦理困境》,《超越“诚中心”儒学框架:幕末期“阳明学”的再审视与阐释》等话题,作了精彩演讲,分别就所讲话题作了深入阐发,有不少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21日中午,王杰主持召开了中国实学研究会第六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理事会,研究通过了2024年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人事调整报告,增选了18名理事、2名常务理事、2名副秘书长,增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教授为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会议总结盘点了业务工作、财务工作,部署安排了2025年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大力抓好”:一是大力抓好理论研究与阵地建设,二是大力抓好学术交流与分支机构建设,三是大力抓好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四是大力抓好传播普及与实践应用,五是大力抓好社团管理与队伍建设。通过五个大力抓好,努力打造新时代新实学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21日下午,东亚实学学术报告会、经世实学学术报告会、传统文化学术报告会、三实智库成立仪式、分支机构发展座谈会五个分组会议同时举行,是实学研究的专题深化与具体落地。
分组会议结束后,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杨庆中主持了闭幕式。
日本东亚实学会副会长、爱知大学教授铃木规夫在致辞中,阐发了“经世致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学及其价值”这一主题,发出了2026年将在日本举办的第十八届东亚实学高峰论坛的热情邀约。
王杰致闭幕词,强调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实学具有丰富内涵、多元路径与重要价值,塑造了东亚地区独特的现代化模式与文化特色。倡议三国实学界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新时代东亚新实学,增强实学在新时代的适应性与影响力,为推动东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为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实学智慧与力量。
第十七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东亚实学的历史渊源、重要人物、思想内涵、核心精神、传承发展、现代转型及其当代价值。东亚实学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流派和学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东亚实学的优秀传统,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东亚实学,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