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五线谱”| 文化为魂,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中国网 2024-12-19 15:07:45

在山东泰安东平县,红色资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神庙村的革命遗迹到驻驾村的红色记忆,每一处都镌刻着历史的烙印,讲述着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近年来,东平县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不仅让红色基因得以永续相传,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山神庙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里曾是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的后方医院,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如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已蜕变成红色教育基地,累计投入5000万元,占地50余亩,规划建设了14套主题院落。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通过《红色山神庙》影视放映、后方医院手术室、支前工坊等特色主题,亲身感受当年军民一家、同心抗敌的英勇事迹。

“基地不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更是一个研学、旅游的胜地。”接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圳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东平县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远不止于此。作为革命老区,东平拥有万里故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为了做好红色革命设施的保护与利用,东平县先后投入2亿元提升革命教育阵地,其中投资3000万元新建成的东平革命纪念馆更是通过智能技术,将实物史料转化为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东平县注重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动东原”宣传教育品牌。通过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发动全县群众、机关干部、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水平好的选手,挖掘了一批感染人、激励人的红色故事。

除了山神庙村和东平革命纪念馆,驻驾村也是东平县红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里,红色记忆馆成为了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馆主许洪胜,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却用35年的时间,自费投资近120余万元,设计建设了这座红色记忆馆。记忆馆内展陈丰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到访。

许洪胜的红色情怀源于少年时代的耳濡目染。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多次参与疏散伤员、隐藏粮草等任务。从小听着父亲和家中老人讲述战争和苦难的故事,许洪胜的心中悄然扎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成年后,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事业中,四处奔波收集革命先烈、红色历史文化有关的史料、图片,编写书籍,拍摄成片。

“人活一辈子,应该给社会留下点东西。”许洪胜说,“咱是东平人,咱就要把东平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为了让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个家乡儿女的血液中,许洪胜不仅建设了红色记忆馆,还恢复了东平老三区抗战清泉山会议旧址、抢救伤员的石屋、隐藏革命干部的山洞、存放枪枝弹药的地道等,同时创作红色歌曲,收集整理了40多个红色故事,出版《东平红色记忆》光盘,举办红色故事摄影展览……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东平县传承红色文化的典范。

在许洪胜的带领下,驻驾村的红色文化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红色记忆馆不仅成为了中小学生研学教育的基地,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许洪胜还计划借助影视文化的力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创作,推出更多红色影视作品,让红色精神传递给当代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东平县的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东平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红色景点资源,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通过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旅游片区,全年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山水之间红相连。东平县开发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串珠成链,让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东平这片古老的革命热土上,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如今,走在东平的大地上,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气息。从山神庙村的革命遗迹到驻驾村的红色记忆馆,从东平革命纪念馆的智能展示到红色旅游线路的精心打造,东平县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基因永续相传”的深刻内涵。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文化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高扬)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