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例因“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严重胎儿溶血性贫血的孕妇,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产科—胎儿医学科、新生儿科、超声医学科、输血科和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下,经过6次的宫内输血手术后,剖宫产分娩一名2.68kg的健康女婴。新生儿情况良好,已安全出院。
今年41岁的吴女士有过四次心酸的孕产史,先后多次引产,侥幸出生的孩子因病夭折或致残,她辗转多家医院,确切的病因一直未能查出。6月17日,再次妊娠的她到省立医院胎儿医学科主任医师李磊门诊就诊,查血型为O型Rh阴性,且IgG抗D+C抗体效价高达2048。李磊主任医师追问病史得知,其15岁时因外伤手术输注了Rh阳性血液。李磊主任医师分析其之前多次不良孕产史皆因“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此次妊娠势必再次发生胎儿溶血性贫血。李磊主任医师为其制订了详细的产检计划,每两周监测能够反映胎儿贫血情况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流速(MCA-PSV),适时实施宫内输血手术。
8月19日,吴女士23+5周妊娠时,省立医院超声检查发现MCA-PSV为1.51-1.72MoM,提示胎儿已经发生溶血性贫血。李磊主任医师立即实施脐带血穿刺检查明确“胎儿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后,组织胎儿医学科专家进行细致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后,决定为该孕妇实施胎儿宫内输血手术。这是改善胎儿及新生儿预后的最佳方案,但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在省立医院产科主任王谢桐教授指导下,由李红燕主任技师和王玉立主治医师超声引导,李磊主任医师为胎儿输注O型Rh阴性洗涤辐照浓缩红细胞20ml。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再查胎儿血常规已恢复正常。
胎儿宫内输血手术进行中
因为抗D+C抗体的持续存在,胎儿体内红细胞处于持续被破坏的过程,宫内输血需要多次进行。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胎儿医学团队密切监测其MCA-PSV变化,每2-3周一次,又先后实施了5次宫内输血手术(总计6次),总计输注O型Rh阴性洗涤辐照浓缩红细胞267ml。期间因胎儿逐渐长大,位置变化等原因,先后选取了脐带根部、脐带游离段以及肝静脉等不同穿刺部位完成输血手术。
产后两周新生儿健康出院
11月12日,吴女士35+6周妊娠,实施了最后一次胎儿宫内输血手术。11月13日,吴女士出现宫缩,李磊主任医师为其行剖宫产手术,顺利分娩一名女婴,新生儿1、5、10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出生体重2680g,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观察和治疗。NICU医护人员密切监护,给予抗感染、蓝光照射以及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等治疗。患儿出生后两周后健康出院。
王谢桐教授及胎儿医学团队
近年来,随着国内胎儿医学的飞速发展,宫内输血技术是胎儿贫血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严重贫血的胎儿经宫内输血治疗的存活率超过90%。省立医院胎儿医学团队在2016年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胎儿宫内输血,填补了山东省内该领域技术空白,2022年获山东省医学新技术一等奖。所有进行宫内输血的病例均安全生产,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贫血的胎宝宝点燃生命之光。(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