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未来:与“城”话成长
中国网 2024-11-28 15:37:09

2024年冬初,济南黄河波涛滚滚,奔腾不息。这条蜿蜒横贯济南183公里的大河,曾一度迟滞了济南向北发展的步伐。11月23日,一座崭新的济南黄河大桥迎来正式通车的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济南跨黄“四桥四隧”中的“四桥”全部贯通,开启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这座新桥,不仅是济南市交通网络的关键一环,更是济南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犹如一声号角,吹响了济南打造黄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的冲锋号。济南,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黄河时代”。

回望120年前,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千年古城的历史轨迹悄然改变。1912年,泺口黄河铁桥竣工,成为济南首座“跨河”大桥,终结了船只摆渡的历史,奠定了济南交通枢纽的地位,使济南迅速崛起为华北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铁桥横跨黄河,不仅连接了两岸,更见证了泉城的百年变迁,诉说着过去,憧憬着未来。从此,“城”与“桥”的故事悄然展开。

在济南,关于桥的故事并不遥远。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桥”是最好的见证者。1982年,历时四年建成的济南黄河大桥通车,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跻身世界桥梁前列,改写了中国桥梁发展史,并入选“1978-1988泉城十大景观”。这座桥,结束了轮渡跨河的历史,悄然开启了济南的“黄河时代”。此后,济南泺口浮桥、济阳黄河大桥、建邦黄河大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公路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凤凰路黄河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见证了济南的飞速发展。

“老桥侧畔新桥起,一朝天堑变通途。”四十年间,济南已建成21座“跨河桥隧”,跨越黄河两岸,沟通南北。这些桥隧不仅是济南都市圈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济南迈入“黄河时代”的生动缩影。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后,济南的发展步伐高歌猛进:

从2019年至2023年,济南生产总值实现“三级跳”,从9443.37亿元跃升至12757.4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稳居全国城市前20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中位列32位;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同时,济南还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活力之城”“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等称号。

不久前,《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新规划中,济南被定位为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方商贸物流中心。这是对济南自1904年“自开商埠”以来交通枢纽及商贸地位的一贯支持与认可。这种认可离不开“桥”的联通与跨越。11月23日,位于济南城市副中心——起步区的“跨黄大桥”开通,如“交通动脉”般将黄河两岸紧密相连,为起步区的强势崛起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起步区坚持“项目为王”,济南黄河体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比亚迪、国家电投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此集聚。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之城、希望之城已初具雏形。

然而,“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跨黄大桥”不仅消除了地域空间隔阂,更吸引了更多人才资源跨越黄河创新创业,让更多企业聚集黄河以北延链补链、组团式发展。这对于促进区域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推动拥河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根据规划,济南将在市域183公里黄河上建设34处跨黄通道。这意味着,济南的“跨黄”步伐不会止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的通车,不仅是桥梁建设的成果展示,更是济南建设黄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的新跨越和新起点。它见证了济南日新月异的城市变革,也演绎着一座城不懈腾飞的壮志雄心。

未来,济南的“跨黄之桥”将继续承载着济南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赵子铭)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