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省,1973年生,今年52岁,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29年,自2021年起服从组织安排从事驻村工作,现任济南市市中区陡沟街道新平村第一书记。三年来,杨连省牢记组织重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组织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并于2024年被评为市中区“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
工作中,杨连省始终心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把民生工程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借助单位及村庄资源优势,谋划落实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村集体收益和群众居民收益,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建好“菜园”拎稳“菜篮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新平村一直以种植蔬菜为特色产业,但村民大多分散种植、没有固定销路,经常出现种植扎堆、产品滞销等问题。
面对“有产业、无优势”等现状,杨连省及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摸底子、找路子、搭梯子,实现种植产业统筹集约化发展。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带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深走访”,全面摸清楚村庄的产业现状和群众需求,对村庄现有的种植作物、面积、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聚焦问题,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由党支部带头对蔬菜种植产业进行“牵头”整合,推动小蔬菜“闯”出大市场。
为此,杨连省及村党组织注册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0多亩、整合50余个蔬菜大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社会资本入驻,连片建大棚、做种植产品规划,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种植规模连片、稳定发展。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订单式”蔬菜种植,统一对接销路和市场,不断提升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助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杨连省及村党组织建立村级专家智囊团,把企业、科研、政府机关里的专业人才请到村,聚焦解决村民在种植蔬菜大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邀请10余位“土专家”“田秀才”实地传授经验。定期组织村民外出学习专业种植技术,大棚蔬菜质量、产量迅速提高。同时,组织农户参加农业部无公害蔬菜评选,村内大白菜、菠菜成功获得省级无公害蔬菜认证并注册无公害商标,新平村有机蔬菜一炮打响,成为了知名的“菜篮子”。
盘活“家底”端好“菜盘子”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如火如荼,杨连省及村党组织瞄准时机,带领村民群众通过“三资”清理用好土地资源、积极推进村企合作发展预制菜加工,上游连好“菜篮子”,下游端起“菜盘子”,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导向,跑入强村富民的发展新赛道。
一方面,深化“三资”清理盘活土地。在农村谋发展,有两大宝贝财富,一个是土地,一个是资金。想发展预制菜,先得有地可用。村里有块地多年来一直存在纠纷,借助“三资”清理,村干部“跑穿鞋底子”做工作,成功清理收回十亩建设用地。总结村里资源优势形成可行性报告,争取预制菜项目到村,在“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东风下,项目实现了“绿色通道”专题研究,在人才、政策方面得到多方支持,落地预制菜扶贫车间项目。另一方面,强化村企合作确保实效。将采取“党建引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方公司运营”的模式,由合作社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所需蔬菜优先从村内采购,并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项目运行后,可实现日供配餐1万份、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新平村端住了“菜盘子”,实现了全村产业升级、带动了农民致富。
建好“堡垒”扛好“重担子”
想要长久发展,党员群众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支部堡垒作用格外重要。杨连省及村党组织从两方面着手,建强了班子队伍、夯实了基层基础。一方面,构建“阳光议事、公开监督、和谐邻里”机制。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阳光议事等制度,让党员、村民广泛参与村里的重大决策,每月公开村内财务支出、工程项目进展,定期举办“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宣传活动,营造邻里和谐向善氛围。另一方面,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村中系”的习惯。依托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分为东西两个大网格,每十户为一个微单元、分配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党员,通过日常走访,及时了解民情、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组织村干部每人每月至少入户20户,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逐个化解。
近年来,新平村在杨连省及其他党建工作者的引领下,实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有机融合,产业变兴旺、乡风变文明、村民变富裕,一幅乡村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来源:市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