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对济南而言,是一个尤其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明确赋予济南新定位: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从“山东省省会”到“华东地区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再到“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从不断升级的城市定位不难看出,济南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角色越来越凸显。
这一新定位,标志着济南站在了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继续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和走在前的实干精神,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城市定位的再提升,背后的逻辑是城市雄厚实力与发展底气。
惟实励新的济南,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日臻完善城市空间格局,勇扛“省会担当”,“走在前、做表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挑大梁作贡献。
自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从2019年到2023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从9443.37亿元上升到12757.4亿元,连续跨越“千亿台阶”,实现“三级跳”,目前稳居全国城市前20强。
济南以科研创新促发展,累计布局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13家“中科系”院所项目;在2023年,济南全社会研发综合投入占比达到2.89%,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1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916.15亿元;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中居第32位……一座科研创新之城,如同冉冉升起的新星,发出耀眼的光芒。
济南以工业强市夯基础,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9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超过60%,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十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国第8位、山东省首位……一座产业态优势明显的城市,正在展示出愈加自信的姿态。
在济南,以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载体,积极落实黄河重大战略,仅在2023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分别增长101%、201%、227%;
在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前瞻布局,国内首所空天信息大学筹建工作有序推进,火箭卫星等产业集群集聚成势;
在济南,农业农村发展强势,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域全覆盖;累计建成24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35个省级和美乡村;1523个村展开“三变”改革,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9%;
……
实力是赋予城市发展新定位最好的通行证。
当下的济南,拥有943万人口,248万人才规模的济南,无论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抑或是政策服务等领域,已经展现出强大实力,迸发蓬勃发展活力。
这也是济南最新城市定位的底气所在。
城市实力不容小觑,城市定位清晰简洁、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让济南迎来二次腾飞的重大机遇。
目标所指,无畏前行!锚定方向,发展为要。
这一年,济南坚持项目为王,早谋划,占先机,完善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体系,统筹抓好总投资2.66万亿的2000个重大项目。比亚迪新能源车今年力争突破30万辆;济滨高铁、济枣高铁等快马加鞭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热火朝天……
这一年,济南活力迸发,春夏秋冬“麻辣滚烫”,从“泉在济南过大年”到“泉在济南享金秋”,倾情策划,多方联动,温馨热情的旅游生态圈已经形成……
这一年,济南民生为本,已建设共享城市公园118个,不同类型绿地209处,总面积达104.37公顷,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这一年,济南广纳贤士,倾力打造“一赛一节、一会一礼、一刊以行”招才引智工作体系;持续优化“人才服务30条”;举办高规格毕业典礼,给人才以最高礼遇;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让“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
这一年,济南诚心诚意,惠企优企,相继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惠企政策,为企业解决难点痛点;依托“泉惠企”平台开展惠企服务……为企业与城市发展实现共赢。
……
大河之畔的济南,时时处处焕发生机。
立冬已至,年关将至。济南“咬定青山不放松,专心致志勇攀登”,持续抓项目、稳生产、惠民生、增质提……一座干劲满满、精气神足的城市呈现在眼前。
据统计,2024年前三个季度,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67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9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92.3亿元。
实力强,信心足,是济南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济南,交汇叠加的战略红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础夯实的人才保障、优良的营商环境、雄厚的科研实力、厚重的人文环境……
在清晰的城市定位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理由相信,济南的未来,必将发展到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度。
风雨兼程求索路,持之以恒见星光。
历史古韵与时代气息相辉映的济南,你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赵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