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24微山仲子文化节”将于2024年10月9日在山东微山县鲁桥镇仲家浅村正式开幕,本次活动以“圣道干城,勇武报国”为主题,以“提高仲子(子路)文化影响力,提升微山知名度,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组织开展“文化节开幕式”“恭祭仪式”“仲子文化庙会”“2024仲子文化座谈会”等多项主题活动。
仲子,名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末年鲁国卞人,仲子十九岁委质请为孔子弟子,一生跟随孔子布道、立教四十余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儒家思想的得力实践者和忠诚捍卫者,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仲氏后裔视其为始祖,敬仰其精神,以之为榜样,激励后世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秉持忠勇报国之志。
公元23年,仲子后代为逃避赤眉之乱,从泗水卞桥沿泗河迁移到横坊村,即今微山县鲁桥镇仲家浅村。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仲氏族人,大都由此播迁而出,被称为“仲氏故里”。
仲子忠勇大义,勇于献身。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了“父子争国”的政变,六十三岁的仲子此时正担任卫大夫孔悝的家臣。为制止内乱,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以致最后为国尽忠。
仲子崇尚真理,善于思辨。仲子的忠并不是“愚忠”,他对孔子不是惟命是从,而是敢于坚持真理,“当仁不让其师”,勇于向孔子提出不同的意见,但这非但不悖逆师道,反更显其对孔子及儒家学说之深厚忠诚,促使孔子思想日臻完善,影响深远。
子路自入孔门以来,学识与日俱增,而其英勇之气则贯穿始终。然其勇非逞强斗狠,而是秉持正义,保护弱小。因其武艺超群,遂成孔子之贴身护卫。孔子曾笑言:“自吾得由,恶言不入于耳。”足见子路之忠诚与勇猛。
仲子作为孔门高弟,一代贤哲,生前轰轰烈烈,死后更加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受到当时和后世的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御驾阙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自此,凡祭孔大典,仲子皆从祀。
近年来,鲁桥镇深度挖掘仲子“武”文化,通过开展武术表演、文艺轻骑兵展演等多种形式,推进传统武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让仲子武文化中“爱国”“勇武”“担当”的武德风尚更好的融入到经济社会大环境中。先贤仲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及道德实践,不但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重温这些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不仅对仲子文化的深入挖掘,推动仲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着有利影响,更对人们修身、律己、用权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和重要启示,使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以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全镇上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此次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微山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深度诠释,更是对济宁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及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积极响应。它将进一步推动仲子文化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扬光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朱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