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破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在蜿蜒伸向韩山联办小学的山路上,校长朱玉梅已踏上了她的征途。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每一步都踏出了对乡村教育的深情与执着。
生于农村,长于乡村,求学于乡村,任教于乡村,反哺于乡村,就是朱玉梅的人生和工作简历。2018年9月,时任禹村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的朱玉梅积极响应镇教办支教行动计划,来到远离镇区十几华里的韩山联小任教。
初来乍到,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朱玉梅没有退缩:“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养分,他们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用耐心和细心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提高成绩。
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而是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她巧妙地将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融入分数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爱国爱民的种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余时间,朱玉梅的身影穿梭于山间小道,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用真诚与关爱搭建起家校之间的桥梁。她的足迹遍布了韩山的每一个角落,她的谈话温暖了无数颗幼小的心灵。一年后在全市组织的期末抽测中,她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为97.52分,提高了26分,位列全市第一名。
转眼间支教期满,想着将要离开这里,朱玉梅一方面有着全身心放松的感觉,另一方面又有着隐隐的牵挂,她深刻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应该是一群人的笃行。2021年2月,朱玉梅接过了校长的重任,扛起了一所学校持续前行、助梦绽放的旗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偏远山区的孩子,一样也应该享有青春阳光照耀的光芒。”在朱玉梅眼里,这些孩子更应该被呵护、被照顾。她和老师们一起,明确了文化引领-制度建设-生态构建的学校发展思路,“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和融”的办学理念。她坚守教学一线,带领老师们研究学情,打造和融课堂。“我们研发了‘24节气’校本课程,让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创编了‘二十四节气’手语操、《本草纲目》《少年》等花样课间操,点亮孩子们的心灯;丰富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愉悦了校园生活。”她说。
面对学校81名留守儿童,朱玉梅深感责任重大:“我是一名校长,一个教师,更是一个母亲。看着这些孩子们,我的心里又急又忧。”她暗许诺言,要让每一朵小花都盛开。
为此,学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行“一生一案”、教师“1+N”帮扶措施,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孤独的心灵。家访、谈心、辅导……老师们用爱心搭建起一座座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
或许正如朱玉梅所言:“支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用心灵去触摸世界的方式。”在山区的讲台上,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那就是点亮希望,传承梦想。在她的引领下,韩山联办小学的孩子们正像那小小的苔花一样,勇敢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