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院康复中心:融合古今,创新医道,打造全面专业的“大康复”体系
中国网 2024-08-30 13:46:27

中医康复是什么?简言之,就是运用中医传统康复技术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有效指导,进而减轻消除病痛。

在山东省中医院,有这么一群医护人员,他们以功能康复为目标,以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为“器”,为患者消除身体疼痛,助力患者早日康复,给予患者有品质的人生。他们,被称为“康复使者”,他们就是山东省中医院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的康复团队。

走进康复中心的治疗区和康复区,会看到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推拿,会看到医生带着患者辗转于不同的训练器材之间……

融合古今智慧,开启中医康复新纪元

尽管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但是,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在康复理疗中也有独特优势,在恢复患者身体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省中医院康复中心拥有康复理疗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科室,实现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是康复理念的创新,更是康复中心将医疗优势转变为康复服务优势的重要举措。“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学所蕴含的健康思想、诊疗理念和技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我国中医药康复的基本内涵。”山东省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毕鸿雁说。

康复中心将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手段相融合,不仅注重吸纳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和技术,还能够深挖中国医药精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实现功能改善,甚至免除手术病痛之苦。

数月前,小杭(化名)因脑血管出血,在齐鲁医院经历一场紧急手术。手术尽管很成功,但是漫长的身体恢复期以及对学业的耽误,小杭不仅情绪低落更是对康复治疗消极对待。“孩子情绪很低落,不仅行动无力,也不愿面对现实。”小杭的父亲说。

在家人的协助下,小杭来到省中医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康复中心主任毕鸿雁在详细了解小杭的基本情况后,为他量身定制一套康复性治疗方案。康复中心借助现代化的康复设备,为小杭提供针灸治疗、穴位刺激、推拿理疗、肢体功能训练以及心理疏导,开展全方位康复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小杭从最初的行动迟缓无力、情绪消极,到如今的手臂旋转自如,而且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小杭)在行动能力方面恢复得很快,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康复中心针灸科副主任王健说。传统中医药康复技术,借助现代化康复设备,能够极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病痛之苦,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在康复中心的训练室,经常会看到年轻小伙子在踩功率行车,医护人员查看患者恢复情况等景象……康复,恢复的不仅是肢体的正常功能,更是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

康复中心将继续把中医理念与现代康复理念有效融合,守正出新,让传统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中医康复的服务能力,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康复之路未来可期。

构建“四位一体”体系,打造全周期中医康复新生态

中医康复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有别具特色的传承发展方式,更具备着整体观念、平衡治疗、内外兼修、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与西医迥异的医学理念。康复中心结合中医传统理念与康复特点,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式”服务模式,构建了以不同学科、不同科室为核心的“大康复”体系。

目前,康复中心已经建成涵盖骨科康复、神经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心肺康复及肿瘤康复等多个领域,以康复理疗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优质科室为载体,打造以中药、针推、现代康复、导引为内涵的“四位一体”中医康复体系;建立从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到功能康复和健康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康复链条,形成“纵横交错式”立体化的全周期康复链条。

不久前,康复中心接收到一名腹部疼痛的患者,该患者在现代医疗仪器检查后并无任何异常,康复中心随即启动“联合问诊”诊疗预案进行综合诊断。“听到患者描述症状后,我首先怀疑是不是腰部出现问题,后经过仔细查看,患者确实存在腰椎间盘隐疾,对腹腔产生了压迫性疼痛,之后制定了详细的推拿、针灸等康复方案,让患者解除疼痛。”康复中心推拿科主任李华东介绍。

以上解决“疑难杂症”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康复中心的各个科室。这种跨学科、跨科室的康复模式,不仅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康复服务,更是能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体现着康复中心对患者全面康复的关注和承诺。“打破原来以科室为单位的条块分割体系,将诊断、治疗、训练相结合,为患者寻找最优的康复方案,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毕鸿雁介绍。

岐黄传承,医者仁心,中医康复的坚守与创新

岐黄之术,在于祛疾治病,亦在于医道相承。

为有效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及理念传承开来,康复中心除开展“师徒式”授业传承模式,每月开展“疑难杂症病例讨论会”“康复科研论坛”等学术类分享会,针对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让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突破单一的学术流派,实现康复技术共享与传承的同步发展。“针对一些疑难杂症,突破原来单一的理论脉络,运用跨理论视角来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康复中心针灸科副主任王健说。

康复医道,不仅仅是为患者祛除身体之疾,亦在于医者之责任担当,更言传身教,传递起救死扶伤的信念,永葆医者之初心与仁心。

2022年12月,一名脑卒中的病人发生噎食问题,很快出现意识不清、脸色苍白等问题,面临突发情况,值班医护人员立马进行按压、吸痰等操作,但是因为缺氧严重,患者又出现心率骤停、生命体征暂无等状况。在此危急情况下,康复理疗科几乎全科总动员,为该患者开展心率复苏、人工气道通气等急救措施,经过将近二十多分钟的急救,该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急救奇迹的创造,离不开精湛的医疗素养,也离不开对“救死扶伤”医道医德的默默坚守。“康复是医学的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更是医者的责任。”康复中心康复理疗科主任张扬说。

业,精于勤,笃于行。自2023年康复中心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以来,目前已经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中医导引、儿童康复、盆底康复、门诊特色治疗、心肺复苏等领域形成特色诊疗技术;拥有主任医师、教授18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9人,医师、技师110人,专业素养雄厚、梯队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模式已经形成,可以有效辐射带动省域内康复专业的发展,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中医康复服务的需求。“将继续秉持以康复患者为本的理念,继续精研中医康复理论与技术,守正出新,让患者在这里找到希望,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毕鸿雁表示。(陈雷、白树坡、赵子铭)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