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合机制,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有效化解医改难题,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协同,建立高效推进机制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目标一致、措施协同,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
潍坊市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小组”调整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4位市领导(其中3位市委常委)和1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和成员。市委书记刘运参加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全国答辩,主持召开全市卫生健康大会、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会议,将示范项目列为全市改革攻坚“一号工程”;市长刘建军研究制定《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潍坊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数据共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顶格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
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跨部门工作机制,由1名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主持召开全市卫生健康暨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对“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建立市县镇上下协同、多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推进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常态长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在原潍坊市医保数据资源中心基础上,组建潍坊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数据共享中心,设立4个工作组,配备32名人员,实行实体化集中办公。
在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与北京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等高端科研资源合作,启动展开了“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研究,积极构建可实现高效协同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图谱,首批7项研究成果(域外就医、新质生产力、慢病群医学健康管理路径与效果评价、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研究、“三医”公共数据资产转化和价值释放政策与路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评估和改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已开始转化应用。
强化信息联通,抢抓“互联网+”发展先机
潍坊市坚持把“三医”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费用一站式结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规范查询、远程医疗、异地就医等业务应用场景为重点,夯实和提升“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信息支撑。
搭建“三医”数据共享平台。面向医疗、医保、医药三部门各自相对独立的业务,打造智能化服务应用,确立“1+N+3”协同应用架构,即1个“三医”数据中心,N个“三医”数据应用场景,1个共享互认中心、1个运行决策中心、1个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三医”数据统一应用、“三医”业务集中办理、“三医”行为统一监管,引导医院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科学合理就医。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6项运行指标实时监测,域外就医场景已开展对20个病种的域外就诊因素分析,医院驾驶舱能对DIP执行情况等8个医保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展现。实施“三医”数据共享以来,各业务应用场景切实提高了协同治理、运行评价等决策服务能力,完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5994人次,授权查询电子健康档案2900余次,远程医疗服务10余万人次,影像云与医保联动已为患者节省资金89.61万元。
实施智慧医疗服务项目。创新打造潍坊市“健康数字大脑”,建设全市统一的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数字健康科技,打造集院内常规医疗服务和助医、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医院。全市21家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4级以上、4家达到5级以上,10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互通四级以上测评、数量居山东省第二位。全面建成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形成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全员人口和基础资源四大数据资源库,汇聚信息50多亿条。三级公立医院100%开展诊间和床旁结算、100%实现检验结果线上查询,29家医院开展“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预约就诊精确到20分钟以内、大型设备预约检查精确到30分钟以内,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
布局“数智卫健”未来发展。在卫健系统内部,与山东大学共同筹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潍坊),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加快完善“1+2+6”的“数智卫健”总体布局(1个“健康大脑”,“卫生健康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防护体系”2大保障体系,“提服务、筑网底、强机构、兴产业、促协同、辅治理”6个数字化应用),开展健康大数据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赋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强化监管联合,保障安全有序运行
潍坊市坚持标本兼治,强化部门联动,全链条加强监管,形成“三医”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通过建立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通过“三医”数据共享,打通医保、卫健和市场监管专网,实现实时统计分析数据共享、调用。卫健部门可实时调取参保人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惠民保、退役军人医疗保障等“一站式”结算数据;医保、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实时调用门诊、住院、检查检验、收费、药品、诊断等医疗机构实时数据和汇总数据。
医保部门可以利用卫健部门的现有数据,实现病案数据与医保结算清单内容相互验证,有效提高结算支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实时进行指标监测,对雷同病历、频繁就医等违规行为及时预警,提高基金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卫健部门可以利用医保部门的异地就医数据,分析研判病种外流情况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医护人员诊疗行为,及时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问题并予以纠治。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整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追溯信息,加强药品监管,保障药品质量可控和价格平稳。
数据共享后,更加方便后期通过大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精准研判“三医”风险点、薄弱点,形成“三医”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建立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制度,全面规范诊疗行为,提升示范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以潍坊市人民医院为例,自数据共享以来,医院耗材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3.07个百分点、药品占比下降2.76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高3.17%,医保DIP结算病人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5.9%。(陈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