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4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济南市各行政区、功能区经济半年报也相继出炉。今年以来,全市各区锚定经济建设,齐心合力奏响济南经济活力足、韧性强、运行稳的交响曲。
“期中考试”成绩排行中,历下区以地区生产总值1215.9亿元稳居榜首,同比增长6.8%,对全市增长贡献率25.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7亿元,税收比重91%。
其中,金融和总部经济表现亮眼。全区完成金融业增加值356.9亿元,同比增长14.3%,总量占全市49.9%。
经济发展向来是一场“拉力赛”,只有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才能跑好接下来的赛程。历下区以朝气蓬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位不断凸显的企业创新主体为抓手,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基数条件下的较快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按经济总量论,历下区在济南各区县中历来是“龙头”一样的存在。
在政策引导和资源优化的利好加持下,历下区GDP占全市比重由2022年同期的19.08%、2023年同期的19.2%,跃升至如今的25.4%,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的总体形势下,既是量的增长,又可视为“质”与“势”的提升,而且是真抓实干的的“质”和持续发展的“势”。
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于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历下区上榜“2024赛迪百强区”第27位,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历下区而言,这是项目引领、创新驱动的又一次成功变现。
项目为王是持续发力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历下区古城片区21处院落修缮和14条街巷市政设施改造全面铺开;中央商务区累计建成商业商务载体330万平方米,注册市场主体达1.1万家;CBD中央广场等8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通汇资本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等26个项目实现新开工;长岭高科片区义和庄村民安置房加快建设,创新产业园主体封顶;获批专项债额度73.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
一直以来,历下区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当项目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历下区随之成为引领和带动当地以及辐射周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与此同时,依托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历下区以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为基础,推动科技的革命性突破。近年来,历下区的科创主体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824家,各级小巨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达739家,与华为合作正式签约,济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行。
目前,历下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集聚作用显现,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山东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建成开放。
下一步,将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依托山东科技大市场,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绿色通道,带动科创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快速发展。
以“济南面积最小的区”扛起25.4%的GDP占比,“寸土寸金”的历下区成了总部经济当之无愧的“首选之地”。
除了新认定省级总部企业4家,入选山东省总部经济先进区之外,今年上半年,历下区新引进过亿元市外投资项目25个,罗森山东总部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顺利落户。
在“证照分离”改革、“一网统管”改革试点、“米均效益”评价体系等诸多有力举措的驱动下,历下区全力提升为企服务效能,辖区市场主体增至15.2万户。
有了如此庞大体量的市场主体托举,历下区今年1-7月新增城镇就业2.8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7%,就变得不足为奇。
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更精准地服务市民,历下区从“一老一小”抓起:累计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20处、长者助餐点103处,区级养老中心投入使用,“亲情E联”智慧系统惠及3000余名独居老人;打造全市首家社区托育园,获评全省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市、区)。
从衣食住行到科教文卫,从入选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到区属公立医院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历下区不断推出熠熠生辉的“惊喜”。随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入下半场,历下区将支撑起更多“众望所归”,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陈鸣飞)
图片由历下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