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先心病治疗新篇章!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完成国产室缺可降解封堵器介入手术
中国网 2024-07-15 16:24:26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王安彪、訾捷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为2名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整个手术过程在心脏超声引导下完成,封堵效果良好,术后无残余分流。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接受手术的两名5岁女性患儿都是幼儿时期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在成长的过程中定期随访心脏彩超,均未见室缺愈合,但因担心外科手术后的瘢痕,同时传统介入封堵会在心脏里面留有金属异物,患儿父母一直纠结,未行手术治疗。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父母带着孩子慕名找到我院心外科治疗团队。在进一步完善检查后,心外科为两位患儿拟定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可降解封堵器植入”的手术方案。

手术中,在王安彪主任医师指导下,在超声科朱梅、梁皓主任医师实时超声引导下,訾捷主任医师,张杰、钟京涛主治医师仅用时20分钟,就将全降解封堵器准确释放,成功修补了两位小朋友室间隔缺损,术后超声结果显示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我国每年高达1%的新生儿患有此病。先天性心脏病常表现为心脏结构缺损,介入封堵术已成为部分先天性心脏缺损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訾捷主任医师介绍,以往此类手术通常采用传统的镍钛合金封堵器。这种封堵器由镍钛合金和PET无纺布等不可降解材料制备,植入患者心脏缺损部位后永久存在,有可能引起组织磨损、过敏、传导阻滞等各种远期并发症,阻碍儿童心脏的正常发育,严重时甚至需要开胸手术取出。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临时桥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承接起先心病患者新的希望,其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缺损部位自身修复,最终会分解成无毒的小分子水和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缺损部位上的封堵器网体表面会由患者的自身组织再生修复,避免金属物质残留,解决了金属封堵器遗留的远期问题,实现了“介入无残留”的治疗目标。(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