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党建工作区:把基层党建做成实效治理“IP”
中国网 2024-06-28 16:13:23

约占国土面积90%的内地县域里,生活着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口。相比“大城”诗和远方,县域盛放着更丰盈松弛的生活。在这里,日升月落即使平凡细碎,依然带着色香味俱全的烟火气。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居于县域,与区县、镇街、村居相匹配的生产生活权责就被“正儿八经”提上日程:无论家乡还是他乡,附着其上的乡土社会传统和氤氲其中的浓厚人情味,无时无刻都在强调着“这是我的城市”的归属感。

千头万绪的事,归根结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怎样尽可能厘清每件事的来龙去脉,从区域现有资源里找到应对之策,把工作切实做到、并且“提前”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是济南市章丘区一直谋求的基层治理创新突破点。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人到,心到,资源到;路通,言通,权责通。从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始,章丘把“宝”押到了党建工作区。

要建“新房”,先拆“旧墙”

在京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强调,要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基层不缺党组织。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善治效能。

章丘“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精细治理服务”再一次与之不谋而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章丘从全国第一部《村民自治章程》起步,把村级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组织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章丘经验,其精髓要义就是在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农村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在法治框架下,用规范化、制度化成果加以固化,进而实现问题的“原地化解”。

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对于章丘来说,“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协同”是不竭源动力。

由谁来提供“家门口的治理服务”?什么程度才算“精细”?如何确保群众满意度?在基层力量弱、工作沉不下、干部缺平台等诸多现实问题制约下,任何一个问号都无法轻易“拉直”。

“一线历练提升行动”干部下沉党建工作区

打破僵局需要下重锤。章丘开始着手“拆墙重建”:组织15家区直部门、18个街镇,召开调度推进会5次、片区研讨会4次,开展现场观摩交流2次,梳理41项责任清单,历时9个月,在全区525个村成立75个党建工作区党委,实现525个行政村全覆盖。

这是一次全员抓党建、全域抓治理、全线抓服务、全力抓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有力实践。

对照《关于深化“党建工作区”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章丘区委组织部大刀阔斧推进党建工作区全面深化建设,建立党建指导员1+1包联机制,严格落实最少3天驻村要求;畅通线上线下收集渠道,广泛开展带案下访,实现矛盾问题全面掌握、全程指导、全部办理;重点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任务,开展上门服务、全程代办;指导帮助村级发掘集体经济增长点,统筹用好各类资源要素,探索区域联合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推进“大党委”建设,围墙内外、小区街区全域治理,在优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供社区全科服务指南,实现社区服务种类更全面、质量更精细。

一个城乡联动、相融共促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筋骨”渐显。

要凝士气,先聚人气

“党建工作区”党委,下设党群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城乡建设、应急环保5个办公室。要确保职能正常开展,少不了相应的工作力量。

党建工作区干部为群众答疑解惑

章丘把党建工作区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载体,从镇街优选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到党建工作区任职,每个工作区配备20人左右,旨在以人员下沉带动业务、工作全方位下沉,实现工作力量和重心向基层倾斜。

在此基础上,建立年轻干部“双向培养”机制,选派75名区直机关干部到党建工作区“挂职实训”,组织30名村级干部到党建工作区协助工作,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懂农村、爱农村、能干农村工作、会干农村工作的干部梯队后备力量人选,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优先推荐使用,树牢干部从乡村振兴一线来、到乡村振兴一线去的实干导向。

要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工作区”,不单要将力量充实到基层,而是把“足够”的力量“点对点”充实到基层“最前线”:一边强班子带队伍,激发村级发展“头雁效应”;一边抓治理促发展,夯实由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的稳健步调。

闫满党建工作区便民服务站

闫满党建工作区在前期各村组建的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基础上,创新实施“党建+微网格”党员联户制度,微网格内党员每人联系10-20户群众,并按照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色分类”原则划分联系群众,户户有人联、家家有人管,“党员带着群众干”升级成为“党员帮着群众办”。

党建工作区牵头抓总,充分运用“工作区呼叫、部门报到”运行机制,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下村服务日、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形成“立体化”服务矩阵,将诉求处理关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村间、地头。群众扫码反映问题,工作人员线上接单坐班办理,线下结单上门帮办,“您点单、我来办”为民服务新模式成了闫满党建工作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领域、上门式、一站式、精准化、面对面服务的真实写照。

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约出群众自制力、管出群众自治力。章丘对此进行内拓外延,强调不仅推动基层治理“稳得住”又“管得好”,而且确保党员群众“人人参与”又“人人享有”。

基层治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都不能少。

朱各务党建工作区

朱各务党建工作区从强化村班子建设入手,抓住支部书记这一“关键中的关键”,提升支部书记政治站位和党性原则。在对行政村班子情况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掌握影响班子运行的20条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措施。村班子建强,服务输送有保障,78项便民职能涵盖了人社、医保、民政等各部门服务清单,群众日常生活服务需求“一站式包圆”。

朱各务便民服务大厅

朱各务党建工作区下辖各村均为典型农业村,绝大部分土地为基本农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工作区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办、品牌联创,着力挖掘村集体经济增长点,让蒸蒸日上的乡村产业惠及每一位村民。

史家村依靠三变改革流转土地800亩,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贾庄村利用村内水塘种植白莲藕,实现增收5万元;辛旺村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实现集体增收8万元;

联合域内22家单位成立产业发展联合体及联合体党总支,把分散的资金资源集中起来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施又一斋冷库仓储、贾庄草莓基地等产业项目4个,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

推广大葱、草莓、生姜等本地优势产品,新增特色种植面积10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贾庄草莓基地获评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草莓示范基地”,“盒马村”落地中科思勰四季鲜葱基地。

工作区干部下村开展安全宣传工作

无独有偶。闫满党建工作区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谋划三大片区:整合肉牛养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肉牛小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项目建设,盘活闲置资产、做好项目服务,打造工业发展样板区;依托东矾硫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挖掘古村文化,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带动区。

以特色高效做大产业规模、以集约集聚提高产业效益,“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铺开一盘棋,步步落子皆在致胜关键处。

倡树典型、先锋引领、推广普及,章丘已然把“党建工作区”从基层党建的创新举措,做成了实效治理的热门“IP”。确保在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过程由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判、成果由群众共享,大家集思广益、协同互动,推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让基层治理共同体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陈鸣飞)

图片由章丘区委组织部提供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