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沉船遗址提取出的部分文物(拼版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记者13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
当天,国家文物局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据介绍,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遗址遗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
记者了解到,一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套),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二号沉船遗址三个阶段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文物38件。
“这两处沉船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记者 王鹏、周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