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昌县甘竹镇甘竹村,李安平在荷塘边哼唱孟戏高腔(5月11日摄)。
清风徐来,荷塘泛波。除完杂草的李安平爬上塘边,甩去塘泥,摆开架势,哼唱起了孟戏高腔。
56岁的李安平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的一位农民,其父亲是当地业余孟戏剧团的老生演员。李安平从小看着父亲的戏长大,孟戏里的人物故事、一招一式和人生哲理深深吸引着李安平。初中毕业后,他加入了县里的孟戏剧团,跟着老艺人学戏。
广昌孟戏起源于明代,是一种以孟姜女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戏曲,曲牌有140多个。以高腔演唱为主,只用小锣小鼓伴奏,一唱众和,多在后句的下半句帮腔,有“杂白混唱”的特点。
“开始学戏时,唱腔是最难的,孟戏的唱腔很高,音域跨度大,有时几个星期只能学一句唱词。”李安平回忆道。
孟戏中有很多情感抒发的选段。“穿上行头就要忘掉自己。”师傅常教导李安平。由于进入角色太深,李安平唱完后常常是满眼含泪。出于对孟戏的痴迷,加上刻苦练习,李安平慢慢从配角演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以前逢年过节看戏的人多,有一次戏台子都被孩子们压塌了。”李安平不禁感慨。20世纪90年代,剧团里不少年轻人先后外出经商务工,李安平也曾有此考虑。“如果你走了,广昌孟戏就没希望了,要让孟戏断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吗?”师傅的一句话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2006年,孟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政府的扶持下,孟戏演出被列入送文化下乡活动,李安平所在的大路背孟戏剧团每年有数十场演出,更多的锣鼓声在村里响了起来。
如今,作为广昌孟戏代表性传承人的李安平一边务农,一边将孟戏曲牌整理成册,还组织排演了《送别》《红莲花开》等创新内容的新孟戏。热心公益的李安平经常去县城学校给孩子们上孟戏戏曲兴趣课。
“剧团现在还是缺少年轻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接受专业的戏曲训练,让农民业余剧团成为更专业的孟戏剧团。孟戏里的人物故事传递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乡亲们爱看孟戏,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老祖宗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李安平对孟戏的未来充满希望。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