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遥墙街道助力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
中国网 2024-05-14 14:54:11

位于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的银河试验农场紧靠遥墙机场高速路口,现有面积410亩。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科技合伙人制度,与专业的开发公司合作共建了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银河试验农场。该农场通过落实落地济南市农科院小麦、甘薯、水稻、淡水渔业、药用植物(酸枣、蛇床草)等科研项目,并且通过数字农田安全生态系统,对农田墒情、病虫情、苗情、灾情四情全过程监测防控,为整个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可视化数字信息指导,构建空地一体化数字农场。

“科技合伙人”制度,让现代农业落地开花

在一丛丛长势喜人的麦苗中间,记者留意到有一垄特殊的作物被种在田间。农场负责人、济南市农科院专家魏训培告诉记者,这些特殊作物叫蛇床草,是农田害虫天敌非常喜欢的植物。“农场利用农田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的原理,通过生态景观设计和功能植物种植,打造田间自然天敌昆虫的‘加工厂、储存间’,通过涵养农田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源源不断的转移到农田去控制作物害虫,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而且大大减少、甚至不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从而生产出健康、安全的生态农产品。”

农场定位打造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通过“一圈一链”(“一圈”是指“粮——畜禽渔——农业废弃物——生物反应器——有机肥——粮”的生态循环圈;“一链”指的是黄淮海粮食增产减损数字化标准化技术链)数字生态农场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

据了解,目前银河农场已经承载了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试验平台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观测实验点、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生态济南综合试验站以及济南市淡水渔业综合试验站等9个项目。济南市农科院先后安排小麦新品种选育用地75亩,山东省产业体系小麦综合试验站用地140亩,康养中草药生态种植区10亩,酸枣品种展示田用地15亩,蛇床草种植12亩,5G+食用菌种植方舱,预留甘薯、七彩花生等春季用地30余亩。

“农场目前已承载7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试验平台的科研任务,2024年将落户十余个院研项目,争取2年内达标‘国家级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防控试验示范基地’。”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科创部负责人董贝向记者介绍了农场现阶段的发展方向。

每仓净利润5000元,5G+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在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赵合村,这座黄河滩区迁建来的村庄最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在村庄的北边,原先是荒地水塘的位置,如今已被坚实的水泥地代替,在这里,一座橙色的集装箱十分惹眼。这便是赵合村携手济南市农科院推广的“5G+智能菌菇方舱”。

赵合村原先位于黄河滩区,由于长期水患,便与秦家庄置换一百亩地迁建至滩区外。2023年9月按照高新区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遥墙街道启动了赵合村和美乡村建设。今年3月份,赵合村采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推广“5G+智能菌菇方舱”食用菌种植。

“一年一个仓能创造6万元的净收入。”赵合村村委会支部委员刘寿敬介绍,“每座方舱满载3000个菌包,以金耳为例,每个菌包能产出1.2-1.6斤的金耳,每批次20-25天的周期,可产出3600斤以上,每仓净利润5000元。”

记者了解到,这座“5G+智能菌菇方舱”可以通过仪器实时监控舱内的各项数据,采用5G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内部的环境数据,为食用菌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相比传统出菇房,“5G+智能菌菇方舱”有体积小、单位面积出菇量高、可灵活移动等优势。

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苗继宏表示,“我们今年计划引进10座智能方仓,现阶段重点培养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学习并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后期我们将鼓励村民承包种植。”

在引进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改善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赵合村也在不断完善村内的各项基础设施。现已完成街道绿化美化,道路、排水排污系统改造以及弱电入地工程。据了解,目前赵合综合服务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它将集村史馆、卫生室、食用菌智慧方舱、生态停车区于一体,预计6月底完工。

在新的一年里,遥墙街道将全域凝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研判制定“一村一策”,将39个村划分为四大类,以村集体经济增收为核心,稳步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抓住高新北区交通枢纽全面改造升级的契机,全力以赴推动机场二期改扩建、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凤凰大桥南延工程、济滨高铁、稼轩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清表供地任务,为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贡献遥墙力量。(来源:济南高新融媒)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