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隆重召开“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会”,表彰一直以来奋战在护理一线的优秀护理人员,致敬身边的“南丁格尔”。
“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山东省立医院护理系统一直恪守的服务理念。近年来,护理系统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护理理念、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播撒汗水,收获硕果。与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全国岗位管理试点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应用基地等荣誉相伴而来的是不断提升的患者满意度。
“多年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9%以上。”护理部主任杨丽娟自豪地说道。
强基固本 三阶梯人才梯队建强护理队伍
“人才是强基之本。”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路禾、童雅培为代表的一批护理老专家通过创办护士学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著书讲学、对外交流,培育了一大批护理人才,奠定了省医护理发展的基础。
时光荏苒,为了让患者收获更好的就医体验,一代代省医护理人栉风沐雨,以“人才强基”为抓手,不断培育新时代护理人才。截至目前,山东省立医院护理系统共有护理人员3300余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博士研究生学历护士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368名,护理队伍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护士占10.86%。
近年来,护理系统全面推进护理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搭建护理学术带头人、护理学科骨干、护理青年英才三阶梯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平护理人才队伍,锻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护理团队。
“2024年,我们启动了护理学术带头人、护理学科骨干、护理青年英才及临床高级临床实践护士等的选拔与培养,并拟实施‘百名护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多元化路径及更广阔的平台。”杨丽娟介绍。
专业领航 13个专岗专科护士岗位给患者更好体验
“发展专科护士是大势所趋。”
2011年,探索实施专科护理门诊建设;
2021年,以伤口造口失禁、静脉治疗两个专科为试点,建设独立的专科护理门诊,配备专岗专科护士;
2024年,深入开展专岗专科护士选拔工作……
近年来,以打造全省最强的专科护士队伍为目标,护理系统持续强化专科护士队伍建设。目前,已经设置了静脉治疗、伤口造口失禁、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足治疗、心脏康复、呼吸治疗、呼吸慢病管理、卒中健康管理、淋巴水肿、腹膜透析、助产、新生儿行为发育评估、老年综合评估等13个专岗专科护士岗位,拥有专岗专科护士50余名。
“要用更专业的优质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杨丽娟介绍,实施专岗专科护士岗位设置,为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提供平台与支持,最终的落脚点在于造福患者。“病房专岗专科护士主要服务于住院患者,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服务;而部分院外患者或出院后仍需进一步接受专科诊疗护理的患者,可以由门诊专职专科护士为其提供相应的诊疗护理服务,提高生命质量。”杨丽娟说道。
服务为本 延续服务全面提升护理质效
“护士的工作不只是在病房里。”
5月7日,山东省立医院联合山东省护理学会举办了一场以“‘科普促健康携手向未来’——护佑女性健康相伴”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两院区40余个护理专业委员会、护理学术组及相关科室的100余名护理与医疗专家,为600余名群众现场普及各类健康知识。
这是省立医院延伸护理服务的一抹缩影。一直以来,护理系统积极通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健康科普活动、义诊等,将护理服务提前到患者入院前、群众生病前。
“患者出院后,往往还会有一定的接续护理需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的这类‘急难愁盼’问题?”杨丽娟介绍,近年来,护理系统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积极开展患者出院计划、“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延续护理服务项目,让患者在出院之后,依然能随时随地接受到专业、优质的护理。
“我们希望,通过把护理服务延长到入院前、出院后,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效。”杨丽娟表示,下一步,护理团队将进一步聚焦患者就医体验,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再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指标监测管理,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示范病房”建设;进一步加强护理科研创新,实施“护理科研创新示范病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推进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马俊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