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高”逐“绿”|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甜蜜”的幸福
中国网 2024-05-06 10:43:05

山东是“甜”的。

一直以来,“葱省”以蔬菜生产闻名,全国人民日常所吃的蔬菜有大概一半来自山东。

其实,山东的水果生产力也很“硬核”。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水果产量超过30000万吨,其中,山东水果产量3032.59万吨。换句话说,山东每年能为每个人生产43斤左右的水果。

超级水果生产力的背后是山东独具的“天时地利人和”。勤劳聪慧的山东果农在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因地制宜,平原造大棚,丘陵种果树,盐碱地种冬枣,最终形成了以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地区和沂蒙山区苹果优势产区,以临沂、莱芜、潍坊、泰安为中心的桃优势产业带,以滨州、东营、德州为主的枣集中产区,以烟台、潍坊、泰安、枣庄、济宁、日照、淄博七市为主的大樱桃集中产区。

山东版图有多大,山东出圈的水果品类就有多丰富。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在我国,桑葚是一种养生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暮春初夏,德州夏津黄河古道森林公园上万株古桑树枝繁叶茂,域内两万多亩桑椹迎来采收期,微风起处,桑椹散发浓郁果香,椹果产量可达14000吨。

此处曾经是“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关门盖着锅,土饭一起咽”的山东省典型黄泛区的代表,饱受风沙困扰之苦。在长期与风沙作斗争的过程中,夏津人民发现桑树生命力旺盛,其根系发达、根深可达4米,在干旱、半干旱以及荒漠地区也能顽强生长,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和保土功能。

桑树越种越多,椹果越来越甜。一棵桑树五样宝,各个村庄办起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对桑椹进行深加工,把桑叶、桑果、桑枝、桑根、桑树皮等做成椹果酒、椹果食品、桑叶茶、桑皮纸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夏津县年加工椹果能力可达2万吨,桑叶1000吨。全县目前拥有桑果各类加工企业13家,传统加工作坊近20家,年加工各类桑果产品干6000余吨,桑黄500公斤,销售区域已覆盖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古桑流金。夏津建起古桑产业研究院,对寄生在桑树上的“桑黄”展开系统性研究,对野生桑黄进行人工分离与人工驯化,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人工种植,研发桑黄酒、桑黄茶、桑黄提取液等20余款高附加值产品,桑黄采收年产量达500吨,年产桑黄茶10吨、桑黄酒3万箱、桑黄饮品500万支,实现年销售1.36亿元。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未到九月,石榴结子前,枣庄张庄村26个品种20多万株石榴树抢先盛放火红的花,整个村庄仿佛被热情“燃”透,以石榴为“媒”,盛情款待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朋友。

张庄是个古老又神奇的村庄。村里有距今880年的吉利石榴王、400余年的石榴太皇后、1300年的千寿槐、700年的吉祥槐和300余年的卧龙槐等百年以上古树600余株。

作为冠世榴园西大门,张庄村栽培石榴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产的大青皮果大味甜、耐储运,远销京津之地;大红袍一棵树能结果100多斤,单果重达千克以上,粒粒透明如玛瑙,以色泽艳丽、汁多味浓被称为“九州名果”、“京华一绝”。

通过定期举办“五月榴花红”观光摄影季、“石榴直播节”、“中秋石榴笑”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石榴”活动,张庄村借势枣庄“冠世园·榴光溢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立石榴专业合作社7家,建设车轱辘电商平台、反季节保鲜库2座,发展采摘园11家。

与此同时,吸引石榴化妆品深加工、石榴·蓝莓零碳数字产业园、留园山庄、榴园画境、榴花园林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张庄十姐妹”等电商56家,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15家,引进石榴根雕、石榴盆景等休闲业态商户35家。石榴采摘之外,石榴汁、石榴煎饼、石榴酒、石榴盆景……应有尽有。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石榴科技小院”,更是引进了包括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秋艳”在内的优质石榴品种15个。

一棵树,家家富。尝到了从贫困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的甜头,张庄村房前屋后的边角闲置土地也被村民们充分利用起来,统一种上了3万多棵石榴树,由村委会统一销售,村里按一棵树2元收取管理费用,每年又能为村民增收11万元。

沃野千里皆是金,乡村振兴势万钧。在山东,有一种甜蜜叫丰收,有一种幸福叫强村富民。齐鲁大地光景新,“三农”人的责任陪伴梦想,照见远方。(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