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而行|给“眼睛”装上“大脑” 智洋创新AI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国网 2024-04-15 15:22:05

监控设备能24小时全天候自动监控并识别风险因素,检修人员只要坐在监控室内就能精准定位检修地点并迅速出动;无人机能自主起降、自主巡检、自主识别预警、在巡检完成后自主充电换电......这些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在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称智洋创新)的展厅内,监控设备、无人机等产品不再是单纯的一双“电子眼睛”,而是通过智洋创新的大模型技术,被人工智能赋予了“大脑”一样的能力。而正是这些“眼睛+大脑”,正在赋能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多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深耕“AI+”多领域助力“数智”转型

“可视化装置是输电线路通道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可以实现线路状态的远程可观、可知,能极大提升输电线路的巡检效率。”智洋创新副总经理胡志坤在介绍产品时表示:“我们这款电力行业可视化巡检设备能在黑夜、雨雪、无人区等全地形、全天候实现不间断的智能监控,实时获取线路通道图像,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检测识别现场图像中的隐患,采用信息交互方式,将预警信息主动推送至保电人员移动终端,以保障在有限人力的情况下,隐患现场第一时间到位处理,较以往人工巡检效率提升约70%”。

智洋创新给予市场和AI技术应用等多重因素,率先将AI技术率先在输电领域落地应用,自研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算法模型成功在全国近百个省市公司上线,每天为数十万台设备千万级图像提供分析服务,并先后完成“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线路”、“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多条特高压线路可视化区段建设,在北京冬奥会、青岛上合峰会及连续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项国家级活动现场,也有智洋创新参与保电工作的身影。

除却电力行业,智洋创新AI技术产品也在其他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智洋创新深度融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终端实现云边协同,建立了针对铁路线路环境安全、铁路电力站所、货运列车装载状态等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2022年11月,智洋创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山东智洋慧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轨道交通领域。

智洋创新通过自研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水位高度监测、漂浮物识别、坝体缺陷识别等智能识别功能;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研发智洋水动力模型,实现了洪水的精确预演,同时结合新时期水利管理应用需求,打造防汛抗旱指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文管理、河湖管理等众多解决方案,实现“一张网、一基础、N应用”的智能化水利信息化平台......

基于此,智洋创新获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东省首批瞪羚企业等多项省部级荣誉。

淄博高新区“五位一体”重塑科创新环境

从国创中心的两间办公室,到如今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智洋创新这家土生土长的淄博本土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崛起的关键是创新二字。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给企业创造一个最舒适的科技创新大环境,则需要从政策、人才、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而这也正是当下淄博市高新区正在做的。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层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淄博市高新区工委会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凯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淄博市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

为激活企业创新动力,淄博高新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用了“五位一体”多重举措旨在重塑科创新环境: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打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成长链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围绕从源头创新、工程技术研究到成果转化的产业技术发展路径,积极构建“基础研究平台—工程化应用研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发展格局;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创新驱动持续赋能,国内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

在科技人才引育与成果转化方面,高新区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用好“淄博人才金政50条”,在全省率先发布“青年人才十条”、“人才生态七条”,启动省内首个“人才数字大脑”,先后成立人才科创党建联盟、人才发展有限公司;

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持续完善高新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链条,重点打造智能微系统、大健康领域等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载体示范链条。

重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2023年淄博市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15.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26.5亿元,较上年增速34.59%。(葛园园、白树坡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