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公路从来不单是公路,它的每一步延伸都与经济蓝图上的“痛点”休戚相关,高速公路尤甚。
而今我国已达535万公里的公路总里程,滋养着它途径的每一处,其中17.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更是以稳居世界第一的高昂姿态,与城市互相成就,为奔走“在路上”的人们点亮前行中“永远热泪盈眶”的飞驰人生。
向“新”而行,是以“山高人”为代表的建设者们诠释信念与使命的宏大命题,也是一代又一代人难以抗拒的“在路上,体验人生”的上瘾指南。
所有与路有关的问题的答案,就应该在路上寻找。
好客山东的另一种开“炫”方式
春风起,始渐华,万象俱更新。放眼齐鲁大地,泉城趵突跃,东岳观沧海,曹州牡丹甲天下,微山湖面漾碧波,曲阜三孔是儒客朝拜之圣地,淄博逐日升腾起生机蓬勃的烟火气……在山东,8400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串联起新朋旧友的“诗和远方”,更有一条穿越济南、泰安、济宁、菏泽4市9区县的济荷高速公路,用154公里打开好客山东的另一种开“炫”方式:人人都想打卡的景点,不在景区里,在路上。
“山东的高速公路有‘激光秀’!过收费站不停车,扫车牌ETC直接抬杆!”说起济菏高速公路“网红打卡”,一位来自省外的游客如数家珍。
夜幕下,济菏高速公路相对应的一片夜空中闪烁着一道道美丽的绿色光束,绵延数公里,令过往司机啧啧称奇。这不是激光秀,是一项防疲劳驾驶、预防事故发生的“新科技”。
扩建扩容、焕新亮相后的全新济菏高速,将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等融合应用玩出了“花”,多源智能立体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智能行车诱导系统和激光疲劳唤醒系统、丰富多种路段信息发布方式等手段齐上阵,一条宛如会跳“迪斯科”的“平安、畅通、智慧”高速公路闪亮登场。
济菏高速平阴收费站。安装了ETC的车辆正以20迈的时速匀速驶近收费岛台,距离8米,抬杆通过。“识别太灵敏了,几乎不用再踩刹车,这个车道很宽,驾驶体验很棒。”司机小刘摇下车窗,对着这座崭新的“云收费站”竖起大拇指。
顾名思义,“云收费站”建在“云”上。在云技术、云资源等多种的科技狠活加持下,匝道预交易、ETC车道双天线、自助发卡缴费等新一代技术从“云端”转移到智慧云收费站,汇总成收费运营云平台、后台站级系统和前段车道智能设备三部分,全面支撑车道收费及管理升级的新一代收费架构。
济菏高速平阴“云收费站”
“现在看到的LED跑马灯亮起绿色提示,收费栏杆快速抬起,得益于新一代云收费系统的应用,ETC交易时间缩短60毫秒。”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工程部工程师张海龙介绍,车道加宽是因为收费岗亭被集显示屏、摄像头等装备于一身的一体机所替代,收费岛由2.2米窄岛至1.5米,通行车道增加35厘米,这是智慧云收费站“窄岛宽道”的最直观表现。“平阴收费站与改扩建前对比,收费岗亭由7个减少到现在的4个,单个收费岛上机电设备数量由4套集成缩减到2套,设备更简约,布局自然更合理。”
在云收费站,“一台平板就是一个控制中心”,一台移动手持终端设备就是收费前岗的大脑。手持设备,实时操控,收费人员不必进入车道便可集中处理突发问题,在收费站有突发事件面临收费中断的情况下,依托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独立处理发卡收费业务,进一步提高收费站整体过车率。
收费站是决定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第一道关口。山东高速打造的智慧云收费站成套技术和建设标准,研究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山东高速集团共建成33个智慧云收费站,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同比提升30%以上。“目前我们所在的这条济菏高速,基于‘云收费’标准改造原有收费站,2024年底前实现双向通车,沿线所有收费站均将实现智慧升级。”山东高速集团山东正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成伟表示。
云收费站、智慧隧道、特大桥……山东高速的“黑科技”上天入地。无独有偶,在济青中线济潍段,90余类、11000余套涵盖感知、监测、诱导、发布等功能的外场设施实现车辆精准调度和引导;以“毫米波雷达+视频”为核心的雷视融合路侧感知系统,实现“全时全天候车道级”路面交通事件感知,关键事件感知准确率达到97%以上;在特大桥、隧道、高陡边坡等重点位置,还设置了测量机器人、多元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各类环境参数、异常事件、设施状态等数据的实时采集。
依靠强大的算力和算法,路网管理智慧大脑在毫秒间就可以对数据智能分析,同步完成异常事件自动报警和应急救援资源自动调配,同时将预警信息“一键发布”至情报板、APP、微信小程序、微博等。
全线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主线设特大桥2座、大桥18座、互通立交13处、服务区3处、收费站10个,与沿线单位签订25份“高速+”协议,合作单位达37家,司乘凭借通行费发票可享受旅游、住宿、加油、养车、救援等多项增值服务优惠……2024年底建成双向通车后,济菏高速将用实力演绎一场全新的“公路大片”。
“不仅感慨,简直是感人。”游客赞叹不已,“来山东跑高速公路简直太‘炫酷辣’!”
对于“山高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些闪光的词汇更令人心潮澎湃。
从贯“通”到融“合”只为“新”得更彻底
货车司机被亲切地称之为高速动脉上的血红蛋白。在济南平阴孔村工业园,刚好遇见了准备启程的钱师傅和梁师傅。
“你知道那种‘平稳丝滑’的感觉吗?”健谈的梁师傅双手比划着,“过去这条路车多路窄,说堵就堵,根本谈不上什么心情不心情。现在扩建后的济菏高速你再去跑一趟试试,路平道宽,视野开阔,路面平平整整,心里别提有多踏实痛快。”
“我们是一家碳素制品企业,每年出口26万吨左右产品,大量碳素制品通过济菏高速运往全国各地。改扩建前的济菏高速经常出现拥堵,不得已通过国道进行运输。”孔村工业园区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物流经理周长锋说,“现在好了,济菏高速畅通无阻,车辆通行速度显著提高,运往连云港、滨州、东营等地的货品能及时甚至提前送达,大大减少运输时间,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作为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山东省的出省大通道之一,济菏高速于2007年9月建成通车,采用双向四车道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8米。近年来,济菏高速日均车流量达6万辆次,双向四车道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
改扩建后的济菏高速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对于沿途的以孔村工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有人在负重前行。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工程部负责人许宪锦深有感触。2023年底,济菏高速全线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大清河特大桥,在右幅16号承台的基坑开挖至基底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深基坑监控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现场人员迅速对预警位置进行了排查。经过及时补焊加固,我们第一时间成功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化解危机的“功臣”少不了一套与高校合作研发的深基坑监控系统。
大清河特大桥桥墩深基坑位于水下7.9米,开挖至基坑底时面临的安全风险系数极高。深基坑监控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围堰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息,将安全生产用量化数据来控制,不仅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也保证了工程质量的稳定可靠。
据许宪锦介绍,针对错孔拼宽、变形不协调、差异沉降等高速公路新旧桥梁拼宽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大清河特大桥项目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成功应用桥梁拼宽改造技术,显著提高连接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这是省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首次应用。
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
同样应用UHPC材料的,还有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
作为济南大北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黄河特大桥全长5837米,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km/h,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
据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济南大北环项目公司大桥处负责人刘聪聪介绍,大桥在设计上采用跨中斜拉索+双排支座的形式,提高悬索桥刚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独塔斜拉自锚式组合体系悬索桥。
主桥桥面板采用了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提高了桥面刚度,降低了钢桥面的应力幅,显著提高钢桥面的疲劳寿命,保证了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同时,自锚式悬索桥常采用常规竖式散索鞍或散索套,该项目改为横置式散索鞍,减小了主缆锚固区钢箱梁梁宽及梁高,减少钢材用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立足国内,中国桥,基建狂魔出手,刷新世界之最;走出国门,中国路,纵横驰骋间,点线串联惊艳全球。
越过山丘,目光所及之处,“数字火炬手”点亮杭州亚运、“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世界纪录、首张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留下中国印迹……
向“新”而行,天高地阔,山东高速集团正以世界500强之姿,不断探索刷新行业天花板。在路上,铺展开一幅强国“动脉”的“山高版图”。(陈鸣飞)
山东高速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