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蓄势增能,金能科技4万吨山梨酸钾项目即将投产,连续入选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获评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荣获山东省工业强县......2023年,齐河县陆续出台方案持续深化产创融合,加快促进工业转型破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齐河经济发展承压企稳,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跃升至65位,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同步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等12个督查激励县;2024年,齐河经济又将如何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完成“爬坡过坎”?
智改数转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在山东齐河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内,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之一山东高速满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平台,通过提供货源发布、运力管理、运输过程可视化、在途跟踪及异常处理、线上支付结算等智能化数字物流管理服务,累计吸引了注册司机140万名,整合货车136万辆。
立威集团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场景
立威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微波设备生产的科创企业,公司打造的数字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从订单、设计、采购、生产、售后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0万元,增长30%。该企业成功获评全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省专精特新企业。
满易物流和立威集团的成功实践,是齐河县利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缩影。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还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增强产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
齐河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
2023年以来,齐河把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投资3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浪潮集团、海尔海纳云、京东商贸、满易物流、物泊科技等18家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搭建起涵盖网络货运、电子商务、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云商生态体系。目前,全县已有50余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31家企业入选“晨星工厂”、5家企业通过DCMM二级以上贯标、4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2023年,全县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实现营收过百亿、税收过十亿,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
2024年,齐河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德瑞智能制造、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基础配套,深化与海尔海纳云合作,建成运营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培育半导体芯片产业,保障万斯半导体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大力发展“新三样”,围绕中合新能源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力促凌工科技扩大产能,推进欧倍尔、鼎乾盛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引育并举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贴标、上料、无尘切割……在中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PT5高速钻切加工中心一体机”正在高速运转。该一体机可通过一次上料可完成板材的双面钻孔、开槽、切割等工艺,与品脉数控全自动钻孔封边机配合即可完成板式家具完整生产工艺,整个流程仅需1人操控。
“PT5作为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已通过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板式家具装备领域高速钻切一体机的空白,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流程,而且与传统设备相比,集成化、自动化水平更高,生产加工效率可提升30%以上。”公司销售经理徐晓辉介绍。
近年来,齐河推动以首台(套)政策激发企业加大创新研发转化力度,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引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扩展创新载体、提升创新水平,不断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引导企业开展行业共性核心技术、重大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攻关,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产业链更新再造和价值链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齐河这片热土上,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留在此处“大干一场”。创新活力迸发、创新热潮涌动,让大量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变成为齐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俯瞰齐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围绕创新主体提质增量,齐河多举措并举推动构建多梯次培育体系,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积极引进科技转化成果、汇聚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赋能增效明显。2023年,中关村e谷(齐河)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产业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入库国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0家,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项,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00余件,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集聚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200人,入选省级“四链融合”试点县。
2024年,齐河将继续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引导米科思、中恒景新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新增企业发明专利授权20件以上;同时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争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引进科技成果5项以上;不断优化政策、引育并举,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5名以上,集聚青年人才4000人以上,顺利通过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验收。
项目为王 提升“新质服务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除了科技因素外,制度因素也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孵化需要通过全民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更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久前,投资8.5亿元的山东超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套新能源设备配件研发生产项目落下开工第一铲,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3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以上,这已是该集团在齐河县落户的第二个项目。去年,得益于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全程服务,山东超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齐河县落户首个项目,从立项到厂房竣工仅用时3个月,目前即将正式投产。正是首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让公司最终决定,将今年投资8.5亿元的新项目再次落户齐河。
连续两年在齐河县落户两个项目,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山东超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关键。近年来,齐河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力拼服务、比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破除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注重打造“企业敢干”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行并联审批等服务,项目建设平均周期压缩了20%;1480个依申请事项平均压减办事时限35%,实现100%网上可办。
日前,齐河县在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数据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和更好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
2024年,齐河县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企业发展解决“近忧”、兼顾“远虑”,以“新质服务力”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借助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动能、新优势,全面助力经济在高基数基础上“开好逆风船”“走好爬坡路”。(葛园园、图片由齐河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