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构建“点线面”工作格局,推进志愿服务育人常态长效
中国网 2024-04-02 13:50:00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机制创新,构建“点线面”工作格局,努力在内涵上提升、资源上整合、参与上发力,推动志愿服务育人常态长效。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找准实践育人发力点

学校以“山石青年”为服务主体,“青春山石”为工作内涵,依托“青岩之风”“青岩讲坛”“青岩之韵”“青岩赛场”等平台,打造“青岩”志愿者特色品牌,聚焦不同群体,聚力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学生活动的内涵价值。面对校内学生,开展“青岩”云课堂、“青岩之声”网络志愿故事会等活动。面对校外服务群体,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岩筑梦课”科普教育、在老年人中开展“青岩伴夕阳”爱老助老服务等特色项目,用心用情做好社区志愿服务,推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落地生花。2023年度寒暑假“三下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中,参与师生6100余名,足迹遍布省内16地市和全国1800余个村(社区),相关活动被山东教育发布等多家官方媒体广泛关注报道,“济忆犹新”夏天计划社会实践队获评全国优秀团队,赴内蒙古支教队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省级重点服务队。曾获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展示活动大学生红色寻访“优秀实践团队”、全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高校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探索形成“四个一”,锚定“青岩”特色持久线

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举措等方面强调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相贯通,形成“四个一”的实践探索。一盘棋统筹。成立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部门协同、院(部)参与”的工作体系。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提供政策支持。一张网联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级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立起以“青岩”学生志愿服务为龙头,以院级志愿服务组织、党团支部志愿服务小分队、志愿服务工作岗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全覆盖。目前有志愿服务队14支,志愿者2000余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2万余小时。一揽子品牌。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一批影响广泛、口碑优良的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如“夏天计划”义务支教13年,先后为贫困小学捐书达2000余册,累计捐助资金约10万元。一盏灯照亮。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纳入评选表彰考评体系,定期举办评选活动,选树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在偏远地区志愿服务一线的鲁浩楠、长期致力于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黄居凯等志愿先锋,形成朋辈引领的示范效应。

构建“1+5”项目体系,拓展实践育人覆盖面

“青岩”紧紧围绕走近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发展目标,构建“1+5”的项目体系,着力提升实践育人实效。“1”是重点打造“青岩”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广泛开展“青岩”青春筑梦课堂等数十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5”是聚焦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支教支农、环境保护、大型赛事等五个领域,实现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全面融合。如,“科技助农”是学校近年来致力打造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发挥师生智慧和专业特长,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村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截止2024年3月,团队成员紧密结合专业特长,在博士、教授等专家学者带领下,组织开展了面向东营市垦利区、利津县等地的无人机喷洒农药、金银花采摘机等项目调研和科技创新服务,利用专业技术、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三农”发展。团队结合农业生产自动化现实需求,创新研发莲藕挖掘机,正逐步投产试用,创造了较高的社会价值。“科技助农”活动师生累计参与人次高达200余人次,活动辐射10多个乡镇,真真正正让农民受益,切实以青年才智、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