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设施农业好“丰”景
中国网 2024-03-18 16:37:07

阳春三月,山东省东平县15万亩大棚内,各类瓜菜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西瓜、圣女果、紫光圆茄等肥嘟嘟地挂在枝头,昭示着独特的春日丰收季到来。

物以稀为贵,彭集街道裴寨村的西瓜与别处不同。在传统印象里,西瓜是“躺”在地里生长的,但这里瓜藤不是匍匐在地,而是顺着吊绳“直立生长”。

“‘空中西瓜’就是让西瓜秧顺着细绳向上长,等西瓜长到一定大小,再用细绳套住吊在半空中。一般一年能收获两茬。”彭集街道裴寨村的种植户赵灿灿开心地说到。

赵灿灿已经有二十几年的种西瓜经验,以往是在露天土地种的“甜王”西瓜,现如今响应镇上的号召,积极承包30多亩暖棚,用来种植2K西瓜、甜瓜等,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虽然有着多年的种西瓜的经验,但真种起大棚西瓜,赵灿灿也摸不着“门道”。为此,赵灿灿跟随镇上的组织,多次前往寿光、莘县等地参观学习设施农业种植。学习结束后,赵灿灿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更加坚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

“有了这些智能设备,种西瓜变得简单又智能。”赵灿灿低头拨弄着手机,随着最后的程序设定完成,棚内安装的智能放风机启动,大棚里吹起一阵阵“穿堂风”。

通过设备调节出风口大小,瓜棚实现了温度的稳定可控,且实时温湿度检测数据还能通过手机APP及时掌握,保障西瓜的生长环境指标达到最优。

智慧农业助力西瓜“甜蜜升级”。搭建数字农业平台、先后引入水肥一体化、立体种植、智慧化监管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西瓜种植过程管理精准化、自动化、标准化。

“今年,我有十个大棚里种了2K西瓜,一共能产出7000斤,压根不愁卖。刚刚又有客户在我这里预订了2000斤西瓜。”赵灿灿说。

“彭集西瓜”火爆出圈,订单源源不断,逐渐发展为彭集一大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彭集街道已完成1000多亩暖棚西甜瓜种植,冷棚定植也即将完成,一颗颗翠绿翠绿的西瓜承载着富民强村的希望,蹚出乡村振兴的又一条路。

在东平县,赵灿灿的“空中”西瓜种植,仅仅是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想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干部的引领作用。

此刻,梯门镇的吕长芳还在小西红柿的大棚里忙碌着,采摘、分拣、装框、打包,动作娴熟地把一筐筐小西红柿搬上车,运往东平各地的商业超市、蔬菜交易市场。

吕长芳是梯门镇一里庄村支部书记,县里推行“双30”计划,大力发展30万亩设施农业和30万亩生态渔业。吕长芳听说种大棚能带动群众致富,便放下原本的服装贸易工作,当起了“领头雁”,带动全村人民加入设施农业建设。

“我一开始也是种大棚的‘门外汉’,小西红柿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结果,怎么控温,我都不懂。幸亏镇上为我们安排了技术员,时不时地到大棚里看一看转一转,给予技术指导,才确保瓜菜顺利成熟。”吕长芳说。

据了解,东平县县乡两级成立特色农业专班,在土地流转、大棚建设、技术支撑、市场销售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全环节指导服务。共开展技术服务320余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召开观摩会42次,印发技术资料30000余份,发送“连心卡”800份,安装温湿度检测设备16套,用来保障农民们在设施农业道路上畅通无忧地发展。

在乡镇技术员的指导下,吕长芳很快成长为一名“土专家”,种植的小西红柿个头匀称、皮薄汁多,深受消费者喜欢。她因势利导发展小西红柿种植采摘园,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亲手采摘。同时,采用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对产品进行宣传,使得她的水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现如今,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也开始回乡承包大棚。村民在大棚里劳动一天可以拿到80元,不仅提供了在家就能就业的岗位,还提高了群众家庭收入。”吕长芳说。

近年来,东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果蔬大棚15万亩,暖棚亩均增收5万元,冷棚亩均增收2.5万元,4万名群众参与其中增收致富。据介绍,新的一年,东平县将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推进设施农业升级“焕新”,做强品牌,提质增效,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讯员:王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