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像水流,它并不会按照最短的路径发展。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关键是提质增效。而作为最广泛的道德实践之一,志愿服务以其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不仅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理论逻辑,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这也是‘济职义工’走过十年风雨秉承的不变初心,是学校立心铸魂‘永恒的精神坐标’。”济南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徐林哲表示,传承雷锋精神和“济职义工”品质的核心不外乎六个字:坚持做、专注做。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一个点牵动一个面。最初的“一盏灯”和“一个点”从哪下手,显得尤为重要。
“初衷其实很简单,怎样才能让学生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与校领导和老师们一起,共同凝聚‘家’的归属感。”徐林哲说,“高职院校并非只能考个技能证书,总要让学生们在济职的求学生涯‘不虚此行’,去书本之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遇见更美好的人生。”
一个“志愿者治校”的大胆设想提上了学校的工作日程。
2013年11月14日召开的济南职业学院义工服务团成立大会,搭建起专属于济职师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为接下来“济职义工”十年历程隆重揭幕。
开好头,坚持做。服务福利院、关注关爱脑瘫儿童两项工作,济职义工服务队第一批响应,延续至今,成为全市目前还在坚持开展该项工作的唯一一家高校。
10年,3650多个日夜里,济南职业学院围绕帮老助困、扶幼助学、乡村振兴、社区共建、低碳环保、赛会服务等方面组建起60余支专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参与学生10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余万小时。
环院西路一面长约800米的高墙,修建之初,光秃秃没有绿意。“红马甲”站出来,手扛肩挑,捐款义卖,没花学校一分钱,自筹绿植5000多棵,亲手将墙壁装点出勃勃生机;
在学校承办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比赛”期间,1万余名“红马甲”从服务专家、裁判、仲裁工作到赛场整理、参赛团队引导、礼仪队,红马甲的身影在赛场上随处可见,收获全国参赛院校教师的一致赞誉;
更有100多名“红马甲”全程服务济南市“百年风华,初心如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每年8000余名“红马甲”深入全省各地的社区、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政策宣讲、扶老助困、帮幼支教、乡村振兴等专项实践活动,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
5000多名青年突击队、团员先锋岗“红马甲”,在疫情防控“全封闭、内循环”的特殊时期,为学校核酸抽检、物资搬运、快递服务等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这些“红马甲”拥有同一个响亮的名字:“济职义工”。他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雷锋精神”,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018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济南职业学院第一批30名志愿者踏上“湘西支教”的征途,他们的背包里,叠放着那件鲜艳的红马甲。
随着几轮寒潮降温,11月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阴雨连绵,“简直冷透了!”志愿者出发3周后,徐林哲和另外两位老师奔赴湘西7个州县看望参与支教的学生们。远远看着醒目的“红马甲”一边搓手跺脚一边耐心地带着当地的孩子们学习、玩耍,徐林哲眼前瞬间蒙上了一层“雾气”:“心疼当地的贫困条件,更心疼咱学校的这些志愿者,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孩子。”
来自学前教育学院的焦浩晖,被安排在凤凰县箭道坪早教中心,帮助一名三岁孩童开口学说话。耐心细致地启发,不厌其烦地鼓励,终于有一天,小小的幼童冲着焦浩晖喊出了第一句话:“妈妈!”这两个字重若千钧,直激得这位柔弱的女生热泪盈眶。
来自机械制造学院的郝德旭是一名退伍士兵。作为学校两次开学典礼的升旗手,他把学校“升国旗”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做法带到了湘西,在永顺职专成立国旗班,组织完成了该校建成以来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我专门编制了国旗班组建策划案,5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在国旗升起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涌出来,内心无比激动。国旗赋予每一个中国人信仰和力量,这是责任,对祖国的热爱!”
连续三年,“济职义工”服务团共计派出102名志愿者参与“湘西支教”活动,“红马甲”们努力克服饮食不习惯、交通不便、工作设施不完善等困难,主动对接各项工作任务,用积极的精神面貌、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为“济职义工”品牌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西部协作“精准扶贫”人才支援志愿服务工作结出累累硕果。2023年,济南职业学院将其作为特色品牌之一,成功获评市属高校唯一一家“济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对志愿者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志愿服务教育培训缺乏连续性、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不足、应急志愿服务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短板问题也摆上了“桌面”。
“党中央、国务院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育人方式予以强调,教育部也专门就深入推进学生职院服务活动印发文件,这些无疑从政策层面有力推动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发展,为我们推进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融会贯通,充分发扬‘济职义工’的引领示范和带动效应,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新风尚的美好愿景指明航向。”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表示。
对此,济南职业学院努力推行“全员志愿者”,接续传承“济职义工”品质,用十年时间构建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核引领”、传承“雷锋精神”和“济职义工”品质,以及志愿服务与精神成长、技能锻炼、社会实践融合互促的“1+2+3”全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新模式,并以一系列完善的体制机制确保“济职义工”志愿服务纳入每一位济职学子的必修课。
从提出申请,到审核评估、过程跟进,再到学分核定:济职学子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在投身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在践行核心价值中凝聚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打通一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激励学生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风新貌的发扬者。
有人将高校志愿服务归为一个偶然性间断性的工作,济南职业学院的“红马甲”却笃信:志愿服务是一项可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事业。“我骄傲,我是济职人!我自豪,我是‘红马甲’!”
走过风雨十年,“济职义工”熠熠生辉。
双选会上,济职义工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为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站好离校前的“最后一班岗”;迎新之际,这些“红马甲”又出现在车站、校门口、教学楼、学校宿舍、食堂……为下一批新生引路护航。
十年时间,说不短,也不长,却足够一届又一届济职学子心手相牵,穿上红马甲,让青春在志愿服务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陈鸣飞)
济南职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