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实践团赴海阳市开展“‘秧’名四海”实践调研
中国网 2024-03-04 15:53:52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近日,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秧’名四海”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海阳大秧歌的所在地—海阳市,探寻秧歌秘密,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振兴。

谛听非遗故事,感受秧歌魅力

2024年2月,随着鼓声渐起,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秧’名四海”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海阳市海阳大秧歌的表演现场。听,鼓声由缓渐急,高潮迭起。“咚咚咚”,十几个身着秧歌服的青年,一边随着锣鼓的欢快节奏敲击花鼓,一边变着花样地奔腾跳跃,神采飞扬,尽情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海阳大秧歌的历史底蕴,发展过程、传承与创新。《赵氏谱书》中记载“舞唱淤庭,其乐融融”,海阳大秧歌可追溯到明代,已经有560多年的历史,现已被编列为汉民族舞蹈教材。

推动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采访中表示:“你要心中有它,才能耍好它。”团队成员被这份对海阳大秧歌的热爱所动容,在与非遗传承人积极交流中,了解到目前海阳大秧歌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对此团队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秧歌进校园等方式宣传海阳大秧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一起“扭”秧歌。

在本次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秧’名四海”实践团队深入海阳市,深刻认识到海阳大秧歌的文化魅力以及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团队成员表示愿为传承海阳大秧歌,舞动非遗魅力注入青春活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乡村振兴发展尽一份力量!

图为少年们饰演海阳大秧歌角色——乐大夫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海阳大秧歌表演者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海阳大秧歌非遗传承人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通讯员:宋雨萱、于小斐)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