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以身戍国安 火焰蓝昂首挺立泰山之巅
中国网 2024-02-11 17:44:56

赴汤蹈火,用生命护卫生命;

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倾力救援。

他们是泰山卫士,24小时待命守护国泰民安。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城市英雄,心存热血理想;

蓝焰突击,致敬无悔青春!

甲辰龙年。除夕的钟声刚刚敲响,大批祈安纳福的游客、香客便涌进山门。

近日,泰山红门至山顶区域约13000米山路全线亮灯,一条壮观的灯带宛若游龙腾飞,令打卡“夜泰山”山城辉映、国泰民安盛景的游客朋友们叹为观止。“去年向泰山老奶奶许下的愿望实现了,这次专程来碧霞祠烧香还愿。”一名游客展示着背包里的祈福香束,语带虔诚。

日出东方,拔地通天。在泰山岱顶东望,随着第一缕曙光跃出山巅,霞光万道,群峰浸染,充满朝气、活力与希望的崭新一天翩然而至。

此刻,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的碧霞祠,泰山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巩捷与副站长闫兵顺利完成又一轮交班。

“龙年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两天香火鼎盛,游客格外多。对于全体指战员来说,防火及救援任务极为艰巨。”巩捷表示,“我们拉起‘人墙’警戒线,做好现场秩序维护的同时,严守用火安全。”

在泰山,消防车派不上用场,防火灭火只能徒步行进,抢险救援必须手抬肩扛。泰山18万亩山林、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2200多处碑碣石刻以及12家重点单位、40多家商铺的用火安全,由泰山消防救援站18名队员全天候守护。

在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指战员们看来,当好泰山上的“保护神”,不计晨昏、不分昼夜,365天,每一天都至关重要。

“去年农历大年初三,泰山极顶温度降到零下24度。下午6点半左右救援站接到警情,升仙坊位置有一位游客突发疾病急需救援。当时,我和巩捷副站长带队火速赶往现场,发现该游客心脏不适,呼吸急促。我们简单询问情况后,马上帮助游客服下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用担架送至中天门索道站和120救护人员对接。”闫兵说。

交谈间,不远处一位游客不慎滑倒,队员一个箭步蹿过去,仔细询问游客状况,了解到并无损伤后,将其慢慢扶起,仔细交代游客及同伴看好脚下,注意安全。

“大家每人每天至少要走十几里山路,一年下来要走出2000多公里。每个人的膝盖都是新伤摞旧伤,老队员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28年驻守岱顶,我们确保了泰山主景区重大火灾事故为‘0’,经历了3700余次抢险救援,挽救了600余条生命,收获了200余面锦旗、800多封感谢信。”轻便型灭火设备整齐摆放,蓝色的折叠担架收纳妥当,各种型号的登山绳、锁扣一应俱全;在角落里的一个小小房间里,塞满了跑步机、哑铃等健身器材。“空闲时间,大家就来这里锻炼,在泰山上应对消防救援,强大的体力必不可少。”

作为“五岳独尊”,泰山每年接待旅游和户外探险游客逾千万人,高峰期每天就有五、六万游客汇聚泰山,游客摔伤遇险、突发疾病等情况屡屡发生。

全体指战员们经历过一天连续12起马不停蹄的救援,一个晚上从南天门到中天门5次往返的超负荷战斗,也经历过零下20摄氏度雪夜、4小时一班不间断的执勤巡逻。“11.3绝壁救援”“1.23寒潮急救”“7.22雨夜驰援”……每一天都在践行铁骨铮铮的誓言,每一次都是绝无仅有的惊心动魄,这个华东地区驻勤海拔最高的消防救援站,将“誓言如山、尽责至善”做到了极致。

2017年1月23日上午7时22分,警铃乍响:一名游客在泰山十八盘对松山附近摔伤,急需救助!指战员顶着严寒狂风,艰难奔向对松山。8时20分,队员找到受伤的游客,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并转移到担架上开始转运。隆冬时节,冰雪肆虐,索道停运,环山路全线封锁,无法通车。9名指战员冒着零下26度严寒,踩着冰封的盘道,护送担架跨越1300米高差,历经3个多小时手抬肩扛,走过7000多级台阶到达山下,将伤者送上正在等待的救护车。稍作修整,一行人又沿着刚才的路线步行返回至位于山顶的营区。

难不难?累不累?“我们干的就是本职工作,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学什么;泰山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这群人,早已把自己和泰山融为了一体。

为了练就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指战员们每人每年大约要跑过52万多级台阶,2000多公里山路,平均两三个月就有换一双训练鞋。游客们感慨,爬一趟泰山十八盘,腿要疼上五六天。“我们每周至少有三次往返泰山十八盘的负重登山训练,练的就是爆发力和耐力。”巩捷说。

驻守岱顶,消防救援与便民服务通向而行。“泰安消防便民服务站”建成于2005年,如今,“有困难,找消防”早已成为驻山群众和游客的“口头禅”。

便民服务站的天花板便是岱顶的小广场,登山游客的“手杖”在地面上戳出“笃笃”的声音,屋里听得一清二楚。“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夜爬泰山的游客聚集在此地等待日出,一整晚都能听到这些嘈杂的声音,刚来的队员还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呢。”指导员李鹏笑着说。

据李鹏介绍,这个便民服务站里设置了饮水机、手机充电桩、便民药箱、旅游引导手册等,还专门派人去泰安市中心医院学习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尽最大努力为游客排忧解难,提升群众满意度。

“我们先后成立了红友消防救助站、泰山山岳救助队,采取流动服务与固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节假日和恶劣天气中,走出去抢救遇险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处理危石隐患、疏导旺季人流、清扫台阶积雪、看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累计做好事6万余件,捐款超过15万元。”李鹏表示,“接下来,我们考虑的是如何优化服务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增加为民服务力度,提升服务优先级。”

游客送来的感谢信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泰山消防救援站就像‘十八盘’两侧的扶手,让游客险时有抓手,累了有依靠。”

列队巡查,偶遇一群前来开展研学的师生们,小学生捂在厚实的羽绒服里,露出红扑扑的脸蛋,对着身穿制服的指战员们行少先队队礼,拍手大喊:叔叔真帅!

午饭后,拎起铁皮水桶,大家来到50米外的固定取水点,打开盖子,摇晃麻绳,提上满满一桶水。每年有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山顶的自来水因气温过低无法正常使用,全体指战员们每天都要从这里取水,把除饮用水之外的生活用水一桶桶提回驻地。

周五依例是向山顶送菜的日子。搭乘桃花源索道行至半山腰,与山下运送果蔬、桶装水的车辆汇合,领取每周的食材。

……

“现在是春节特勤值班时期,为了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我们无法准时开饭,按时作息。”巩捷说,“然而越是在关键时刻,大家越能体会到‘走一趟盘道,看一棵青松,访一位挑夫,学一遍队史’的精神内涵,这不仅是我们每位泰山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入队第一课的,也是我们坚守信念、永葆本色,守护泰山和群众的价值追求。”

日影渐斜,岱顶浸润在一片金光里,登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监控室内,警铃安安静静,悄无声息。这一刻,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图/文:陈鸣飞)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