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粪水规范处理、达标排放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必查项目,更是一项事关水资源集节约循环利用、城市环境改善的民生工程。
如何判定城市粪水是否达标排放?专业、负责的“把关人”必不可少。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的女子化验班,便是一直隐身在固废处理背后的“白衣卫士”。
大年初一,大街小巷里张灯结彩,四处充溢着年的味道。早晨8点左右,女子化验班负责人史玲驱车到达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粟山路的城肥处理站,打开办公室门锁,打扫完卫生,换上工作服,准备好化验所用的仪器,跟同事一起,开始了一天工作的“重头戏”——化验。
史玲介绍,城市粪水安全规范达标处理,需要经过固液分离+絮凝脱水+上清液处理+粪渣资源化利用等多个环节。每天上午,女子化验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在城肥预处理车间向滤清池排水前,做好取样准备。滤清池一进水,立即取水样,检测氨氮、COD等六项指标,并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反馈,指导上清液工作人员对处理系统相应环节做技术调整。
“一年365天,粟山路城肥处理站每天都要接收100-200吨的城市粪水。作为固废处理的最末端,我们也要365天坚守在岗位上。”史玲介绍,女子化验班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济南市无害化处理厂化验室,目前,有两个化验室:一个位于长清区马山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场,一个就是位于栗山路的城肥处理站。女子化验班现有化验人员5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研究生学历1人。
在等待滤清液化验结果期间,女子化验班要及时到缓冲预曝气池、厌氧池等上清液处理系统的7个生化池取水样、化验氨氮等6项指标;待污水经MBR水池到达回用水池后,再对回用水取水样,化验6项指标。
从滤清池到回用水池,污水总共需要经过9道“关卡”的处理;史玲和同事们就需要在9个池子里取样。每次掀开生化池的盖子,即便戴着口罩,依然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冬天还好一些,夏天味道更大。尤其是厌氧池,由于氨氮含量比较高,那股味道一上来,很容易让人头疼。”史玲说道。
不仅如此,在取样过程中,难免会有污水飞溅到身上。但女子化验班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现在条件好多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背要背着20多斤重的药桶在垃圾山里灭蝇呢。”看着眼前的工作环境,史玲满是欣慰。
化验完成后,还要及时清洗、消毒六七十个取样器、塑料烧杯、试剂管等器具。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十分繁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仔细做。”化验班成员刘媛一边说着,一边配合着同事温利把刷洗干净的化验器具放回原处,“算起来,我们俩也有五六年没有在家好好过个节了。”
下午5点钟,提交完当天的工作总结,化验员王明婧关上电脑、换下衣服,准备回家了。走出办公室,街道上车水马龙,依然是一派节日的欢乐气氛。“回家养好精神,明天继续加油干!”王明婧笑道,“再苦再脏再累的活总要有人干,你不干、我不干,那谁来干呢?”(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