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乡:村村好戏迎新年
中国网 2024-01-18 16:49:16

冬意渐深,年味渐浓。连日来,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通过举办冬季“黄河大集”、“同制腊八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特色文旅体验项目,为当地居民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营造了迎接龙年新春的浓郁节日氛围。

以蒜为媒,过腊八品年味

俗语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中国大蒜之乡”,金乡县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做“腊八蒜”,它不仅仅是一款节日美食,也具有更深层次的纪念意义,象征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有滋有味。

“小时候住土坯房,半个月吃不上一顿肉,现在住别墅、开轿车,天天吃肉也不差钱!”……1月18日上午,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同制腊八蒜·共迎中国年”活动现场,“蒜二代”韩永猛一边向村里后辈传授腊八蒜的制作过程,一边讲述着崔口村因蒜而富、因蒜而兴的艰难历程。

“想想当年,看看现在,真跟做梦一样,多亏村里领对了路。”韩永猛感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摆脱贫穷,崔口村老党支部书记韩允其动员村民割掉麦子改种大蒜,拓市场、兴加工,开办企业110多家,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从“吃国家救济粮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中国大蒜第一村”。

小小蒜头圆,农民日子甜。在金乡县,小蒜头的“致富经”仍然在延续,富农故事仍然在上演。2023年,金乡县大蒜网络零售额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63.8%,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突破4000家,“金乡大蒜”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村里盖新房、建学校、开展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变了样,日子更有盼头了。”韩永猛说。

以文会友,写福字迎新年

新年贴“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1月15日,金乡县“送福字迎新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翰墨飘香、人头攒动,来自崔口小学的书法爱好者免费为市民书写福字和春联。

在崔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者正在向孩子们示范“福”字的书写,手把手地教授正确的运笔方法,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写下了自己对新年满满的期许。一个个力透纸背的大“福”字跃然纸上,一幅幅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春联,传递着对人们新年美好的憧憬与期盼。

新春临近,城乡家家户户开始忙碌着贴福字、贴春联、挂灯笼,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往左一点,好了好了,再往下一点……”崔口村村民寻红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指挥着孩子们将红红的春联张贴到了门框上,大红的灯笼挂在了屋檐下,一家人福气满满迎接龙年春节的到来。“灯笼一挂,春联一贴,这过年的感觉不就有了嘛!”寻红芬笑着说。

有一种乡愁叫回家。金乡县结合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组织开展“送春联”“送福字”“送腊八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热闹的民俗展示、喜庆的新年氛围、真诚的好客形象,诚邀各地游客做客金乡、外地游子回家过年,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

以礼相待,赶大集过大年

“蜜三刀多少钱一斤?”“六块五一斤,来两斤尝尝吧,老味道!”……金乡县鱼山街道经济园内一片热气腾腾,金乡特产、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摊主们热情与顾客交流,吆喝声还价声不绝于耳,各类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层出不穷,让广大市民群众直呼“过瘾”。

近日,以“庆元旦迎新春·赶大集寻好礼”为主题的金乡县冬季“黄河大集”暨经济园物资交流促消费系列活动启动,现场设置线下购物区、美食集市区、非遗展示区、文化汇演区、直播带货区、亲子游乐区6个区域,打造“一站式”购物平台,满足市民群众假日消费需求,活跃城乡集市,拉动线上线下消费,为冬日的金乡增添了浓浓“烟火气”。

回老家,赶大集,尝美食,品文化,迎新年……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乡县聚焦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冬季“黄河大集”系列活动为抓手,采取“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组织举办直播带货、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等各类惠民利民项目,进一步丰富假日文旅消费场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广大市民群众乐享新春、欢庆新年。(通讯员:朱家宝)

摄影:赵波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