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腊月门,“忙年”成了主旋律。“忙年”,忙什么?民以食为天,一口吃的必不可少。
早晨6点,徐亮就走出了家门。作为济南市历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济南酥锅”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要在7点左右赶到公司的门头店,洗菜、切菜、摆锅、投料,然后历经4个小时的焖煮,赶在中午12点前,为周边的市民献上一份热气腾腾的佳肴。
“酥锅的制作技艺,是从太姥爷那一辈儿传承下来的。”徐亮介绍,太姥爷邢树轩系1896年生人。老人生前家庭条件比较殷实,每逢过年,都会制作酥锅接济穷困的邻里百姓。
感怀于老人的济世之心,老人去世后,酥锅的制作技艺被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技艺在传承,但“济南酥锅”一直没有走出泉城。
“济南的美食很多,但鲜少有能拿得出手、带得出去的伴手礼。我们要把老一辈人的手艺传承下去,也要把老济南的味道传播出去。”徐亮介绍,正是基于这一想法,2015年,他辞去酒店管理的工作,与舅舅一起创办了山东三创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泉水妞妞”,开始专职推广“济南酥锅”。
最初,“济南酥锅”在历城区祝舜路附近设厂,以礼盒包装的形式出售给市民、酒店、企业职工食堂。同时,在工厂附近设立传习室,让更多泉城人食其味、知其然。2023年刚入冬,第一家“泉水妞妞”门头店正式落户。“济南酥锅”迈出了进军零售市场的第一步。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酥锅,三创公司制作的“济南酥锅”菜品十分简单,仅有渤海湾优质野生海带、有机白菜、杏鲍菇、藕和猪棒骨前肘肉。
“之前也尝试过加入豆角、花生、茄子等市场上常见的蔬菜以及豆制品,但是有些菜品不耐焖煮,时间长了就会变形、发黏;有些菜品自身的味道比较突出,导致酥锅失去最初的风味。”徐亮说道。酸、甜、咸、鲜,是“济南酥锅”最鲜明的特点,任何有损其原始风味的菜品,一律不能加入。而且,由于制作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不耐保存的豆制品也被排除在外。
不过,在传承过程中,“济南酥锅”在保持老济南风味的同时,也有新的尝试。其中,久煮不变形、口感软糯的杏鲍菇和不易糊锅的猪棒骨前肘肉,都是“改良”后使用的食材。此外,伴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公司主创团队又将牛棒骨、牛肋扇肉代替猪肉,制作了牛肉酥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不断扩大‘泉水妞妞’的品牌影响力,让‘济南酥锅’走出泉城。同时,我们的小麻叶、坛子肉也列入市、区级非遗项目。”徐亮介绍,“泉水妞妞”正带领着一批带有老济南符号的“伴手礼”走出济南、走出山东,并一步步走向全国。(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