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 苏莉莉:做医生,是最正确的选择
中国网 2023-12-26 10:42:04

编者按:大医精诚,精于医术,诚于医德。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倡树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与“诚”,特推出“大医精诚”主题系列报道,致敬医者仁心,礼赞平凡英雄。

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很多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它们即将面临死亡。这个时候,一个孩子来到海边,一条条捡起小鱼,把它们送回大海。

有人问:“沙滩上有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更何况,一条小鱼而已,有谁在乎呢?”孩子一边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

一呼一吸,生命之息。在山东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苏莉莉也将自己当成这个海边的小孩,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去治疗,去帮助。她说:“回首二十多年从医之路,做医生,是最正确的选择。”

细处着手,“把病人从荆棘丛里一点点往外择”

“34床该换药了”“加21床突然咳血了,快来人”……走进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医护人员步履匆匆,紧张而有序地为患者处理突发状况。苏莉莉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里住院的,基本上都是病情很严重的患者,很多人除了肺部疾病之外,还会合并心脏、肾脏、神经内科等多系统多脏器功能异常,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复杂。”苏莉莉说道。比如,此前有一位食道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当地治疗两个多月病情逐渐加重之后来到了省立医院。刚入院时,患者甚至吃不下一口饭,“整个人衰竭的不成样子”。怎么办?苏莉莉说:“只能一边有效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边肠内肠外同时逐步增加营养。一点一点地把病人从荆棘丛里往外择。”

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复杂的肺部感染、急性间质性肺炎……每天,苏莉莉都要面临大量危重症患者。“这类患者病情本就复杂,如果得不到医生详细的答复,更容易失去信心。”以肺癌患者为例,她会尽可能地把目前的状态、下一步诊疗计划、可能的结果以及费用、二线以及后线治疗方案等仔细介绍明白,让家属对未来的就医之路做到心中有数,既不盲目过度治疗,也绝不轻言放弃。

“苏主任,从来没有医生给我讲得这么明白。”一次,苏莉莉像往常一样在门诊接诊,一位患者激动地握住了她的手。原来,这位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先后挂了14位医生的门诊号,做了一系列检查,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你这个情况很像什么病,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先回家观察吧”。了解情况后,苏莉莉及时发起多学科会诊,邀请院内专家为患者做了详细诊断,并给患者开了适用药物。大概一个月左右,患者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于细微处见真章。苏莉莉的“细”,不仅体现在门诊工作中。“对于每一位患者,主任都很细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陶宁宁介绍,在中心院区,科室有63张病床,其中,苏莉莉负责的占一半左右。“每次查床时,主任都会把所有患者的化验单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一遍,一边看一边给患者讲解,让患者清楚哪里做了调整、为什么这么治疗,给患者加油打气。”

实处用力,在不断复盘中成长

夜里12点以前,从来没有睡过觉。这是苏莉莉从医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要及时在微信群里回复疑问,要及时指导年轻大夫如何处置突发状况,要学习、消化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先进理念……每个夜晚,苏莉莉都忙得不亦乐乎。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苏莉莉介绍,在学生时代,她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参加工作以后,她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复盘。刚入职在各科室轮诊时,每遇到一位患者,她都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临床反应,并且积极研究专家给患者开具的诊疗方案。有时候,患者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在急诊上,可能当时无法弄明白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具体的症状,苏莉莉就会将其默默记在心里,找机会再去跟相关科室的医生请教。正是在不断地复盘、不断地学习过程中,苏莉莉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一次,一位青年男性患者因为纵隔脓肿、肺脓肿、脓胸、血性心包积液而高烧不退,在县医院、地区级医院治疗后,不见起色。万般无奈下,家属带患者来到了省立医院。“我的第一反应是收下他,帮助他,毕竟他才33岁。”苏莉莉说道。但是,万一治不好,岂不是把人给耽误了?苏莉莉内心里也闪过一丝纠结。“我试探性地问了问患者家属,有没有条件上北京。患者家属当时就哭了。”苏莉莉介绍,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立刻同B超室联系,当天便给患者同时做了多部位穿刺引流,第二天收入病房进一步治疗。幸运的是,患者对治疗反应很好,不到两个星期,脓肿明显缩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身为医生,每一次诊断也好、治疗也好,得到患者的积极反馈之后,都会收获一份满足感。这种满足感,驱使我们沿着这条路不停地往前走。所以说,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理想是不会随着时间消散的,反而历久弥坚。”苏莉莉说道。

如今,身为病区的医疗组长,苏莉莉早已褪去了刚入职时的青涩,当发现自己逐渐成为曾经尊敬的师长们那样,要作为医疗方案最后拿主意的那个角色时,她感到面对着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要求。“永远要把最新的技术、理念尽快运用到患者身上,给患者争取更多生存的希望。”苏莉莉说,“希望在业内专家的眼中、在患者的眼中,我都是那个‘靠谱的省立医院的大夫’。”

暖处用心,“最好的治疗是陪伴”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放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再合适不过。“很多疾病到了终末期,即便依靠现代最好的医学技术也是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的,只能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在苏莉莉看来,大多数时候,她的工作“三分在治疗,七分在陪伴”。

主任医师刘尧与苏莉莉共事10余年,用她的话说,苏莉莉在对待患者时,“总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照顾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病情,又能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医保情况等,多方权衡,给每一位患者提供更适宜的诊疗。”

十几年前,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独自一人入院就诊。看着患者病理报告单上“肺腺癌”的字眼,看着她CT上显示的心包积液,沉默许久之后,苏莉莉问道:“你孩子多大了?”当得知老二只有3岁时,感慨地说:“孩子太小了!”6年之后,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患者说:“苏大夫,正是你当初说的话激励着我一定要为了孩子活下去!”

身为内科医生,很难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记。但正是一点一滴的平凡凝聚起了一颗医者的大爱之心。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如今,苏莉莉依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去治疗,一点一点把病人从荆棘丛里往外择”。(马俊伟)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