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厚植沃土滋养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 2023-12-25 16:30:12

今年以来,山东肥城市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坚持新老产业并行、内培外引并举、规模效益并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突破提升。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肥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亿元,同比增长6.9%,总量和增速均列泰安各县市区第一;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532.5亿元,增加值增长12.6%。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蝶变、新兴产业的突破壮大,更离不开全市企业和企业家扎根肥城、奉献肥城的精神,持之以恒强内功、增实力、扩规模,作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中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中的先锋军、保障社会民生中的生力军,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亲而有度 清而有为 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走进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料车间,肥料通过生产线进入搅拌混合装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自动配比。该公司作为全国新型肥料行业首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日,肥城市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好政策清单后,第一时间将清单送到了企业手中。

“我们看到政策后,发现这些政策就是给我们企业分析的,梳理的这些事就是我们企业近两年想干的,让我们拿过来就能用。”该公司研究院长陈士更说。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软环境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肥城市持续深化实施“优化提升”突破提升行动,研究出台工业经济“金十条”、服务保障“新十条”,梳理汇总税费减免、资金奖补、融资信贷等方面共计93条惠企政策,第一时间推送至企业,确保各项政策精准直达、精准惠及市场主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走进山东福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得益于肥城市推出的“企业宁静日”措施,山东福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非经营性负担大为减轻。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政府部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既提升了我们合规经营的法治意识,又为我们发展降低了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石宁说。

为给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肥城市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规定每月1日至20日作为“企业宁静日”,坚决制止对企业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执法等活动,让企业专心抓好生产经营。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数量较制度实行前月均减少104次,降幅24.7%。

智改数转 降本增效 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走进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棒材型钢生产项目现场,一块块硕大的钢坯,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工序,定制生产出客户所需型号的棒材型钢。

“这条生产线全过程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操纵,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该公司总经理张连航说。12月14日,该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精品特种钢全流程智能工厂”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方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则需要政策多方发力。今年以来,肥城市聚焦新型工业化做大培强目标,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科学谋划“321X”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特种钢铁、建筑安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突破提升,加快锂电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拓展赛道、集聚成势。

在肥城联谊塑料工程有限公司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数字化车间,4条智能化工程塑料拉伸生产线,在云管控系统控制下全面上线运行;在凤凰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装配式建材综合自动生产线、叠合板自动生产线有序生产,利用数字技术,对 PC构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数字赋能,智能制造……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创新的主体。肥城市超前部署与华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成全省首个县域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制定“投资额3%+贴息1.5%”技改投资奖补政策,累计为企业数转智改补助2亿元。截至目前,肥城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6家、数量列全省县市区第2位。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合力

山东华劲60天实现项目开工、盐穴储能500KV汇集站90天挤进国家规划、赫里欧新能源项目100天首线投产……肥城集合最优力量、集聚最优资源、集成最优服务,一组组数字展现项目培育的决心和成效。

营造一方让企业热衷投资兴业的沃土,要素保障是筑牢其基础支撑的重要一环。肥城市紧紧围绕企业所盼推进“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搭建起链式政策新体系,制定出“一揽子”普惠政策包和若干靶向政策的“1+N”政策新体系,优政策、强供给、促提升,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真正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

“感谢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帮我们企业牵线搭桥,让我们企业顺利贷到了救命款。”山东泰鹏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正祥说。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导致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在肥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联系到齐鲁银行为该企业办理了500万元的防疫基准利率贷款,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2023年,肥城市共收集到35家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达1.1亿元;通过银企对接,肥城市境内5家商业银行已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500万元。”肥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元胜说。

“企”有所盼,政有所为。在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肥城市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财政+国企+基金”模式,成立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基金,引入省新动能基金、洪泰基金、山能资本,采取“产业引导基金+重大项目直投”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纪宗玉 宋明志 师彤华)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