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产承包目标同向机制带来的合作共赢——胜利油田胜采厂推行“甲乙方融合发展,推动油田效益最大化”侧记
中国网 2023-11-29 15:56:06

ST3-4-188井日产油6吨,经落实螺杆泵疑似杆卡,管理区与作业区项目组一体化分析制定处理方案,一起现场落实原因并联合进行现场自扶,通过洗井自扶成功,减少了一次维护作业。10月份,自扶成功率由82%提高至85%,减少经济损失57.4万元。这是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与油气井下作业中心高效融合的成功案例。

胜利采油厂一直秉持“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的理念,近期,把联产承包目标同向工作作为作业领域“一号工程”来推进,不断探索一体化运行模式,创新实施高效的融合推进机制、作业运行机制和技术决策机制,做到了与作业区的同心同向、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实现了合作共赢。

高效的融合推进机制:少干活、多创效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前,作业区为了多挣劳务费,多挣绩效,就需要多干工作量,多修井。也就是说,躺井越多,挣得越多。

签署后,有了目标同向的政策考核机制“指挥棒”,管理区的产量和作业成本跟作业区绑在了一起,总的大包费用是固定的已给作业区,也就是说干得躺井越少,管理区作业成本就越省,作业区收入自然也就越高,达到“双赢”。

“不仅要有机制上的融合,更要有人员方面的融合。”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明玉坤指出,要做到目标同向必须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而人就是决定性因素。

对此,采油厂制定目标同向运行办法,对核心内容的责任单位和实施流程进行了规范,定期召开推进会,日运行、周总结、月提升,实现了目标同向模式的高效运行。

在承包管理区成立了一体化运行办公室,由管理区地质、采油、注水、作业人员和作业区人员组成。同时,在石化通建立了联产承包一体化工作交流群,便于及时沟通保持信息通畅。

STS3XR19光杆缓下,管理区技术人员怀疑井筒内有异物建议检泵作业,作业区技术人员分析油管内死油导致,通过一起探讨交流,最终形成并制定了有效的自扶措施,历经72个冲程,温度上升8℃,恢复正常生产,减少了一次无效维护作业,节约作业费用12万元。

高效的作业运行机制:快干活、多创效

ST3-4X521井日产油8吨,10月21日凌晨四点杆阻,OA系统将信息发送至一体化项目组相关人员。从工况异常、开展自扶、设计运行、动力上修到开井正常共用64小时,比以往节约166小时,减少产量损失55.3吨。

而这种好效果来源于高效的作业运行机制。之前,从躺井分析到作业完井搬家,涉及节点多,由于双方各负其责,作业区并不参与作业上修前的前置工作,是一个依次展开的串联工作流程,从躺井到恢复正常生产大概用时230小时。

实施目标同向后,双方思想发生了转变,树立起方案优化的主动意识、动力运行的超前意识和质量提升的自觉意识。同时突出“优快作业”和“双向管理”,由以前的“面对面”变为现在的“肩对肩”,携手并进,做到“每一口井都要比前一口井干得好”。

通过作业区的前置参与,实现了“躺井分析、自扶工作、设计运行、动力协调、三通一平”五路并进,由“环节串联”变为“前置并联”,彻底把运行中遇到的“肠梗阻”打通了,提升作业修井效率。躺井到恢复正常生产用时108小时,与之前相比节约122小时。

高效的技术决策机制:干好活、多创效

ST2-2-172井,初始设计是打塞上返沙一22,150型电泵生产,预增油2.5吨;施工过程是套管在700-710m、1050-1070m漏失;治理方案是井筒处理费用高,电改抽后效益降低。

树立“把每一口井都当作第一口井”的理念,考虑到对储层的认识到底准确与否,继续增加贴堵上界泵深无法保证。双方讨论后最终实施700-710m及1050-1070m闭式管柱生产,缩短作业周期20天,节约作业成本68万元。

这要归功于双方每天早上八点召开的“碰头会”。为了实现双方在技术决策方面进行深入融合,创新实施“注、采、地、修”四位一体运行模式,以日度方案讨论会、旬度措施论证会和月度效果总结会“三会联动”为载体,高效推进技术决策一体化,不断提升决策质量和作业效益。

通过实施“三项机制”,形成了高效的目标同向局面,承包管理区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目标同向联产承包初见成效。10月份,原油产量超计划完成684吨,作业成本比计划降低400多万元,施工一次合格率100%,措施经济有效率较以前有所提升,作业免修期较以前平均延长37天。

“终极目标就是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把产量提上去,多产效益油,推动油田效益最大化!”明玉坤说,机制的变革带来了生产经营的红利,不仅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职工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文:纪青海)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