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总工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公布2023年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通知》,鲁西矿业会宝岭铁矿荣获第四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荣誉称号。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唯一一家非煤矿山企业,会宝岭铁矿在成立之初,井下采矿、提升运输、选矿工艺等各环节因没有经验可循,各项工作开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面对生产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会宝岭铁矿青年创客中心应运而生,他们通过“难题悬赏、揭榜挂帅”模式,将科技创新之所需、公司发展之所急、青年成才之所求有机结合,在为企业发展破解难题的同时,更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平台。
创客中心
该矿青年创客中心构建“1528”创客体系,分设五支创客团队,二十八个创客班组,将创新触角延伸至班组一线。创客中心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解难题创实效,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疑难杂症”,以难题的形式张榜公示,面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悬赏”,征集难题解决方案。本着“谁有本事谁揭榜”的原则,破除论资排辈“老框框”,所有干部职工位于同一起跑线,均有机会“揭榜”,均有舞台“挂帅”。在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双倍激励下,很多爱钻研、善动手的职工逐渐崭露头角,掀起了一波“鲶鱼效应”。
创客头脑风暴
在会宝岭铁矿二十八批次的难题汇总中,《矿房底部结构治理》难题的成功破解最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该矿井下矿房回采结束后会形成采空区,硐室顶板跨度最大可达30米。为确保安全生产,每个采空区都会进行充填,上一水平的采矿工作需在下部采空区的充填体上进行。但因充填周期较长,采空区长时间暴露,矿房岩壁受重力、频繁爆破振动等影响,易出现局部垮落,对回采安全造成威胁。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矿房底部结构大跨度多区域联合治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难题上榜没两天,该矿大学生创客团队的石帅便主动揭榜。“早就有了想破解这个难题的想法,但自己经验不足,又不敢贸然行事,这次我们团队吸纳了其他专业的同事,弥补了我们相关专业知识上的欠缺,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想法终将会变为现实。”说干就干,他们针对难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剖析,并将头脑风暴会开到难题治理现场,先后试验了木垛支护、锚索支护、混凝土垛柱支护、大满灌充填支护等多种方法。经过不断设计优化,最终形成以组合模板+胶结充填重塑矿房底部支撑体的治理方式,走出了一条矿房全周期安全开采、高效开采、经济开采的新路子。
底部结构治理支模
矿房经过底部结构治理后,硐室顶板跨度大大缩减,控制在4米左右,支撑体与矿柱连接后对大跨度顶板形成坚实支撑,有效保证了中深孔施工、爆破装药作业及回采出矿期间的安全。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支撑体置换矿石空间,矿房回收率提高至平均98%以上,实现了提量增效。自开展矿房底部结构治理以来,该矿累计完成77个矿房治理,累计充填12.2万m³,置换矿石26.6万吨,增加销售收入约5800万元。《矿房底部结构治理》难题的破解,成为会宝岭铁矿“难题悬赏、揭榜挂帅”模式下的一大成功案例。
在全员创新工作中,该矿累计开展难题攻克验收28批次,共征集难题763项,完成难题攻克504项;举办11届创客杯青工创新评选,创新成果1334项,创效2.2亿元。公司98%的职工参与到创新中来,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职工的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
“在会宝岭铁矿,‘改变即创新’已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发展共识,通过创新创效,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荣获‘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荣誉称号为契机,围绕‘六聚焦、六建强、六开创’,进一步深化职工创新实践活动,为职工成长搭建好施展才能、成就自我的梦想平台,让创新成果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文华介绍。(通讯员/图:程成 霍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