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水土保持靓丽成绩单,“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余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河段23条(段)长度79公里,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10余条;建成“四型”小流域10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条,复绿山体面积7932亩,创成省级和美乡村7个,引导10余家工商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一个个数据“丈量着”肥城市荣获首批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坚实的步伐。
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早已变成充满“希望”的绿洲。山水相依,绿意盎然,诗情画意间,一个个数据化作一支支浓墨重彩的画笔描绘出肥城市“绿富美”的灿烂画卷。
肥城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佛桃之乡,丘陵占总面积三分之一,大量坡地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土地产出低,致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抗灾能力较弱。面对客观条件的短板,肥城市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肥城特色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10月 26日,在山东省水土保持会议上,肥城市作为唯一的县级市作典型发言,肥城市市长范长征表示:“要把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作为造福桃乡人民、提升肥城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
肥城市水利局局长欧阳光兵坦言:从荒山现状的治理难度和水土流失面积来说,肥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场任重而道远的水土保持攻坚战中,政府搭建平台,部门合力唱出精彩的水土保持“大戏”。他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全市11个部门单位,明晰目标任务,一体协同作战,市水利部门借助水利系统覆盖镇村的网络优势,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形成了干事创业强大的社会合力。”
向“四荒”进军,肥城市抡起了两把“绿色开山斧”。
为促进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开发,出台了促进一系列休闲农业发展、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工程以奖代补试点,从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奖补资金,鼓励群众参与小流域治理,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水土保持。
政策、财政资金“酵母”作用持续“发酵”,肥城市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摩拳擦掌,主动参与到全市水土保持大建设中来。
为重振“肥城桃“这一古老的地方品牌,做大做精肥城桃传统产业,近几年来,桃园镇按照“龙头企业引领、联合体运营、党总支惠民”的运营模式,以山东康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吸纳桃都果业、夏果研学产等5家企业,投资1.3亿元,建成6000亩肥城桃数字农业产业园。
众人拾柴“架起”振兴肥桃产业这把火。“我们桃园镇开启了绿色建设通道,实行挂牌办理,并成立了水利、林果、国土为成员参与的领导小组,全面配合解决清障、土地流转等问题,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肥城市桃园镇党委副书记李勇君介绍说。
桃香四溢,通过订单、电商等销售渠道,肥城桃承载着昔日的荣光飞入大江南北。
肥城市傲饰集团建设完成山青世界剪云山营地,年可接待2万多名学生,成为肥城市首个青少年“研学”基地,青山绿水间,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一个个灿烂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山东潮泉时和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完成天鹅湖公园,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一幅“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走”的天然图画,成了全市人民享受大自然绝佳去处。
据统计:结合水土保持整治,肥城市打造了孙伯云蒙山、湖屯吕仙村、孙柏五埠岭等一大批水土保持示范片区。
治理一片,致富一方。良好的生态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人民群众走上了“绿富”美的康庄大道。
走进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只见整个村庄被剪云山这碧绿的屏障包围着,山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樱桃、核桃等经济林,在这满目绿色的世界里,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柳沟村过去也曾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山上光秃秃,下雨黄水遍山流,老百姓吃饭只能看老天。”柳沟村村支部书记刘兴泉深有感触地介绍说。
一项项水土保持工程先后“落户”柳沟村,小山村水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凭借着大樱桃种植,柳沟村一下子“火”了起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73岁高龄的村支部书记刘兴泉发自肺腑地感慨说:“没有水土保持,就没有柳沟村的一切。”
红火火的日子蜜里过。今年柳沟村的大樱桃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王绪广高兴地合不拢嘴:“我家种了4亩樱桃,亩产3000多斤,光樱桃一项就收入十几万,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舒舒服服挣大钱……。”
借力清洁小流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净化”工程,小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沟村村民张统利开心地说:“现在感觉就像在公园里生活一样,这样的好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
据统计:近年来,肥城市先后开工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10余项工程,全市 80个村10万人因此受益。
“桃花开了,十万亩桃花开了……”一曲《肥城之恋》唱出了世上桃源的风景如画。
沐浴着水生态文明的强劲春风,肥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日新月异绽新颜,“绿富”美景入画来。
(纪宗玉、董民、梁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