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平县老湖镇依托自然资源及旅游热点,致力打造直播经济,让群众变身“直播达人”,把“土特产”转型为“网红”产品,通过转思路、转产业、转场景,释放蓬勃的发展新活力。
直播培训,促进就业
为满足群众需求,帮助更多群众通过一技之长敲开就业之门,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针对群众对直播带货不了解、线上营销不懂行的现状,老湖镇在锦鲤基地开展直播培训,联合东平县总工会聘请资深短视频运营大咖、抖音达人组建特训导师团,以老湖镇锦鲤产业园为短视频创作选题,以老湖镇锦鲤为直播产品,开展系统短视频直播实操培训。
培训现场,既有老师的培训授课,也有学员的互动交流,目的就是培养一批会拍视频、能直播的新农人,推动直播经济发展和产品销售,助力老湖镇建设。“以前觉得普通人做直播很难,今天听了老师的培训,我对直播信心倍增,相信我通过学习也能成为一名直播达人。”参加培训的李楠楠说。
直播带货,产品外销
“东平湖直播一姐”解庆丽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最初,解庆丽开了一家淘宝店,专门到附近生产土特产的工厂批发绿豆粉皮、咸鸭蛋、松花蛋、芦苇叶子等等,卖得货很杂,店铺销量很低,2016年9月,解庆丽开通了淘宝直播,算是农村电商行业中最早一批做直播的主播,在当时做直播还是个新鲜事。解庆丽坚持每天直播,她人在哪儿,直播间就播到哪儿。上午出船打鱼,中午驱车回家,下午杀鱼打包,甚至是吃饭聊天,全都在直播,甚至有时候一天连续直播十五个小时。摘樱桃、采莲蓬、割芦苇叶、做绿豆粉皮、包装松花蛋,所有流程都在直播间看得清清楚楚。直播间的成绩一天天稳步增长,她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东平湖直播一姐”,自家的鱼卖完了,解庆丽还帮村里的渔民们扩大销量,收购了当地十多户渔民的鱼,她给出的收购价会比收购商的价格平均每公斤高出3-5元,将当地特色的大鲤鱼、毛刀凤尾鱼卖到了全国各地。
同时解庆丽还一直坚持“公益助残、扶贫扶志”。一次,解庆丽去县里开会,认识一位老人,老人13岁时得了骨癌,右腿截肢,平时在村子靠理发、修鞋为生,后来他学会编制蒲草扇子,工艺越来越成熟,还带领着邻居一起编。解庆丽决定将他编的蒲草扇子,放到店铺上卖。蒲扇的销量一直都很好,特别在夏天,短短三小时的晚间直播间,就已经卖出了一百多把蒲扇。库存不够,粉丝们也特意提前预定,慢慢等着老人编。
夏天一般属于农闲时,而这时,正是芦苇叶卖得最火的时候,解庆丽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割芦苇叶,一个月还能有八百到一千二左右的工钱,最多的时候,解庆丽一共招了50多人。如今,解庆丽一家团聚、不用出去打工的心愿早已实现,“东平湖直播一姐”也用自己的店铺和直播间,让更多的村里人留了下来。
下一步,老湖镇将根据区位发展优势,开展一系列电子商务理念普及、操作技能、能力提升培训,努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以后打造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产业园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通讯员:刘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