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看泉城 | 历城民歌迭代传,黄河号子曲铿锵
中国网 2023-11-14 15:59:13

南望岱宗神韵,北拥黄河入怀,作为“齐鲁首邑”,济南市历城区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历城民歌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珍珠。遗憾的是,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历城民歌,历经岁月沉淀,几乎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陷入了“历城人不知有历城民歌”的窘境。

历城区融媒体中心在挖掘、整理历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一本编订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油印版《历城民歌选》,这让全媒体采编部主任李依霖惊喜万分:“原来历城也有自己的民歌!”

何以让这些古老的、尘封的文化遗产再度鲜活起来,让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

坚持做好“该做的事”,历城民歌唱响泉城

民歌具有口口相传、可变性大的特性,想要恢复传承千百年却又猝然中断的曲谱,谈何容易。查阅资料、寻访记谱人、资料勘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似执念,也是理想,催促着李依霖毅然走上了挖掘整理历城民歌的漫漫征途。

幸运的是,文化扎根民间,沉默并不等于枯萎,文化的传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已是耄耋之年的两位记谱人凭着久远地记忆,一点点还原了《历城民歌选》的诞生过程;女高音歌唱家、山东民歌演唱家贾堂霞凭着对家乡历城的深厚眷恋积极、义务地参与到历城民歌的抢救工作当中。2017年,历城区正式启动“历城民歌抢救性保护工程”;2020年历城区成立文化历城事业部,把抢救历城民歌(一期工程)列为“必须完成的非遗保护项目清单”;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曹文工教授受邀为一期工程20首历城民歌编曲、配器……

终于,2020年10月28日,1000张历城民歌专辑惊艳问世。

但,如何让历城民歌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城人给出的答案是:“全环境活态传承”。

编制历城民歌版广场舞音乐、舞蹈,组织文艺骨干进社区培训指导,开展“历城民歌进校园”活动,将历城民歌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将历城民歌引入专业院校;在QQ音乐、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历城民歌专辑……

一步一步,历城民歌正逐渐唱响泉城。

唱响黄河号子,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浩浩荡荡,养育了中华儿女,也孕育了绵绵不息的历史文脉。《历城民歌选》开篇便是铿锵有力的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曲调、唱词简单,甚至只有一句话,想要还原其神韵难上加难。”李依霖介绍,因此并未将黄河号子纳入一期工程。在积累了大量经验之后,2022年,修复改编黄河号子被列入历城民歌二期工程。

在遵循原来旋律的基础上,将简单的曲谱进行编排,配之以乐器,赋之以节奏,使黄河号子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表演出来。再由专业民歌演员进行演唱,使之更易于传播。

金秋十月,山东省秋季黄河大集上,历城民歌二期工程首发,《拉椿号》《打夯号子》等5支“新编”黄河号子赫然在列。紧随其后,九九重阳之际,老同志们又激情满满地演唱起了铿锵有力的黄河号子,沉寂许久的历城黄河号子终于又热闹起来。

“出版《历城民歌歌曲集》、开发文创衍生品、打造历城民歌IP……未来,历城民歌抢救性保护工程还有还长的路要走。但是文化传承是一件不能急也急不得的事。路还长,要慢慢走。”李依霖说道。

陌上花开,历城民歌正缓缓归矣。(文:马俊伟  济南历城融媒供图)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