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族医院:厚德精术促康复,传承创新弘中医
中国网 2023-11-13 16:12:28

《“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

作为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康复1群建设单位,近年来,济南市民族医院康复科以“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己任,积极整合资源,守正创新,厚德精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康复”之路。

厚德于怀:“不一定每一针都用于治疗”

《道德经》载:“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高尚的医德,是医者行医的根本前提。医德如何体现?“要为每一名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这是康复科给出的回答。

众所周知,针灸、推拿是中医的基础疗法。就诊期间,不少患者出于本能,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紧张。为了缓解患者情绪,康复科的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总会多做一些“无用功”。以针灸为例,医生会先找几处疼痛感不明显的位置给患者施针,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不一定每一针都用于治疗。”康复科主任路亮介绍,给患者一个充分的适应过程,也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过程。

当然,建立信任关系,良好的沟通必不可少。治疗过程中,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也会“有目的”地跟患者聊聊天。“比如说,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习惯于把压力聚焦到某一个点上,就会出现经常性的头疼、肚子疼等不舒服的状态。”路亮介绍,通过沟通,深入了解到患者真实的心理需求,再将其有效融入到诊疗之中,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

老年人是前来康复科就诊的重要群体。因为长期接触,医患之间对彼此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针对部分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的患者,康复科专门开通了“义务接送服务”,全程陪护老人就诊。

此前,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有一位60多岁的农妇身患疾病无法下地劳动。村委会辗转联系到了康复科主任路亮。了解情况后,路亮及时驱车到达柳埠村,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给农妇开了药方。考虑到农妇的家庭情况,路亮主动联系当地的药店,帮忙解决了费用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农妇身体好转,基本恢复了劳动能力。“咱不能辜负患者的期望与信任。”路亮说道。

为了让“有温度的服务”成为全科医护人员的共识,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要求的同时,康复科着重培养“老”医护人员的带头作用。在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团队新成员也逐渐养成了“老人来了,扶一扶;患者有话,多听听”的习惯,用点滴行动温暖着患者。

精诚于技:犟筋疗法打开诊疗新思路

精湛的医术,是医者治病救人的底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中医必须有身板有功法。”这是路亮初为医生时,老主任耳提面命的一句话,也是如今路亮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要求。除了加强日常学习,科室还经常组织“头脑风暴”,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康复科得出一个结论:医生的思路,导致了问题解决的局限性。“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的诊治方法肯定会略有差别,这就是思路决定治疗方案,最终影响治疗效果。”路亮说道。

传统中医疗法,一般讲究让病人在静息状态下,也就是比较放松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如此一来,患者的不适感、疼痛感就不够明显,容易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根治。“思路打不开,疗效就得不到保证。临床,要有随时革命自己的勇气。”路亮介绍,在此基础上,康复科打破固有思维,集合了传统宗筋、现代康复等精华,兼顾筋脉肉皮骨等多层级解剖关系,独创了“犟筋疗法”。

何为“犟筋疗法”?简言之,就是让患者在阳性体征,即不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治疗。诊断与治疗同步,具有精度高、痛苦小、疗程短、不依赖大设备检查、费用低、安全性好等优势。

短跑健将小李左下肢一处发力时持续疼痛,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并未找到疼痛原因;做了大量康复治疗,也未见起色。后来,经人推荐,小李慕名来到济南市民族医院康复科。诊治过程中,路亮让小李保持发力时疼痛的状态,然后将治疗针扎入小李的肌肉中轻轻捻动,不出几分钟,小李的疼痛感就消失了。

目前,“犟筋疗法”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项目。在医院的支持下,康复科积极开展产研融合,推动了“犟筋疗法床”“犟筋辅助臂”等创新设备的研发。此外,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科也在积极与高校联合开发运动监测系统。

至善于道:搭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载体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了“中医药文化供给和群众性活动更加多样,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

文化传承要靠人。“康复科要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首先就要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路亮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康复科坚持“不拘一格育人才”。人才引进之后,通过“高年资+新入职”的组队模式,帮助新入职医护人员迅速了解科室情况、熟悉科室理念、认同科室文化。同时,科室会根据新入职人员的职业愿景、学习兴趣等,有针对地进行培养,帮助其迅速提升。在新入职人员的医术“通关”之后,工作之余,科室还会结合需求,引导其参与科研项目,继续成长。

在培养内部人才的同时,康复科也主动敞开怀抱,通过承办各类培训班、外出义诊等方式,面向社会普及犟筋疗法、针灸、正骨、藏药聚能灸等特色疗法,让中医疗法惠及更多群体。

近年来,秉持“创新中医,文化科普”“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的理念,康复科积极向患者科普传统中医理念、普及养生知识,给患者的饮食起居以指导。同时,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每周一穴”“中医经典”等栏目,定期推送中医知识,引导患者知中医、用中医,切实让中医“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活着的传统文化。它不只是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医、认可中医、享受中医。”路亮说道。(文:马俊伟 济南市民族医院供图)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