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K西瓜、网纹甜瓜、贝贝南瓜到苦瓜、芹菜、黄心白菜;从一年一茬到一季瓜、一季菜,果蔬四季香……彭集街道设施农业蓬勃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去年10月份以来,彭集街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双30万亩”战略部署,锚定富民强村目标,坚定不移发展设施农业,今年麦收前完成大棚建设2800亩,麦收后新建大棚5500亩,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冷棚的棚膜覆盖率已达90%。随着大棚投入使用,高标准连片设施农业示范片区这一强劲“新引擎”,正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铺路子”
彭集街道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促进大棚特色种植成为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推进,根据大棚片区建设区域位置,对所有片区划分为数字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滨河农业产业园三大园区,园区分别成立了联合党委和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兼任联合党委书记,在街道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全力盯靠在园区,负责园区的全面管理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联合党委优势,以广大群众为主体,有效整合先进的种植技术、机械设备等各类资源,重新优化配置,谋划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抱团”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保障,激发内力“惠民生”
总结和摸索管理模式,建立技术指导员队伍,滨河发展集团参与投资运营。对所有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棚全部委托给国有公司进行经营,国有公司与大棚所在村的强村公司签订承包协议,各村根据情况实际情况动员群众进行承包经营。聘请潍坊青州市有40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靠上指导,从建棚规划到产品销售全程指导,确保大棚建的好、作物种得好、产品销量好、农民收入高。聘请农业相关技术专家定期举办农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教,实打实的为种植户解惑。组织彭集街道新联会各企业参观设施农业发展、召开座谈会,促成成员企业在诸如化肥、农药、技术、销售等多方面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如海工科技与柳营设施农业片区达成了吊秧绳、吊瓜绳、亚膜绳、及大棚固定绳达成合作。裴寨村与养蜂大户合作,在西瓜的花期租赁蜂箱为西瓜授粉,相较人工授粉节省更多人工成本,提升效率和产量。
数字赋能,持续聚力“促增收”
按照“政府引导、干部带头、资源整合、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全力推动产业研发、数字赋能与高效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权威机构开展合作,因地制宜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园。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占地1000亩,总投资1118.67万元,建设标准化智能温室种植示范大棚6座,包括数字农业展示大棚、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大棚,配套田间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田间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自动化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等手段,搭建数字农业产业平台,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肥水、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病虫害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调控,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测、管理和控制。建设西甜瓜良种培育及营养成分检测实验室,用于西甜瓜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农药残留和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果糖、硒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检测分析,最终实现对西甜瓜新品种研发选育和农产品检验检测。
品牌运作,突出特色“做文章”
围绕做大做强西甜瓜产业,继续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教授对接,加强与专家团队在西甜瓜新品种的研发选育、良种扩繁等方面的研究合作,打响彭集西甜瓜产业知名度。注册使用“彭集果蔬汇”进行品牌化运营,国企参与投资,提供技术、管理、销售、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支持,为全面发展设施农业搭桥铺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宣传,通过线上微信公众账号、抖音号不间断推送宣传信息,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代言拍摄宣传视频、抖音直播带货,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线下通过与大型商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直营等方式扩大销路,提升品牌知名度。五一期间,与东平湖文旅集团合作,在大宋不夜城展销特色农产品;在2023年全县农产品展销会获得“西瓜王”、“胡萝卜王”之后持续发力宣传,打响名声;抓住社会热点“挖呀挖”视频,拍摄彭集西瓜版本“挖呀挖”获得近百万播放量。
沃野产业兴,乡村画卷美。一座座充满希望的果蔬大棚,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照亮了群众的增收致富路。未来,彭集街道将继续锚定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效应,不断强动力、聚合力、增活力,以更大的干劲,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
通讯员: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