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健康保障,关乎我国亿万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60%,彰显了党和国家保障老年人医疗健康的坚定决心和科学路径。
优化养老医疗服务,保障健康颐乐晚年,山东省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这条道路上深耕已久。多年来,中心在医院党委领导下,致力于老年疾病的深入研究和全周期医疗服务保障,形成了“中西结合,内外合治,针药并施”的诊疗特色,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专科(老年病)华东区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是“山东省中医老年医学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临床积累和学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科,连续三年被评为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连续17年荣获医院“科室管理先进集体”,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名全国前10。
中心拥有体外反搏仪,骨质疏松治疗仪,中频治疗仪、排痰机、呼吸监测与呼吸训练仪,高流量湿化呼吸治疗仪、无创心功能检查仪、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呼吸睡眠检查仪、数字超声机、亚低温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下肢康复阻抗训练仪、膈肌起搏治疗仪、蹬车运动治疗仪等多种检测、训练、治疗及康复仪器,可以满足老年综合评估、疾病治疗与康复训练需要,支撑中心医、教、研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心下设5个科室,以及老年心血管、老年脑病、老年呼吸、老年代谢、老年消化等5个内科专业学组和1个针推康复外治学组,开放床位170余张,年出院4千余人次,门诊量9万余人,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
多学科综合能力,一站式解决老年内科杂病
研究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征管理、高龄老年患者的救治成为老年医学临床的重点和难点。
“老年患者多病共存,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慢性退行性疾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易并发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和感染等症状,危及老年人生命健康”。中心主任卢笑晖介绍说,高龄高危患者的规范治疗,反映了学科的综合实力。
中心前身是干部保健科,经过46年的发展,在老年综合征管理、高龄老年患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造了多学科综合、一站式解决老年内科杂病的临床模式,既具备呼吸机辅助通气、床旁血液滤过、床旁彩超检查、中心静脉置管、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重症技术,也拥有各种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技术,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91岁的张大爷(化名)感染新冠病毒后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考虑到患者高龄并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基础疾病,经中西医综合救治、稳定生命体征后,把重点放在患者脏腑功能康复上,给予中药汤剂,配合穴位贴敷、脐灸、塌渍等中医外治技术,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2022年底新冠疫情暴发时期,中心共收治80岁以上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人,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照护下,救治成功率高达87.5%。
近年来,中心从整体调节入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形成了“中西结合,内外合治,针药并施”的诊疗特色,业务范围涵盖老年预防保健、老年慢病管理、老年病急性期救治以及病后康复等全周期防治。在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老年性便秘、坠积性肺炎、老年高血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老年病的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比如,对老年痴呆病,抓住“虚”“痰”“瘀”三个关键病理因素,形成以“补肾通络、化痰解毒、针药并用”为主的治疗思路。采用中药汤药加自制剂脑通合剂、益智合剂、滋肾安神合剂等辨证论治,配合经颅磁刺激、体外反搏、耳穴压豆、腕踝针、火龙罐等中医外治,每收良效。再如,从“营卫失和、血虚风动”“肾虚肝郁、阴虚动风”配合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督灸、推拿等,治疗帕金森相关便秘、乏力,调节焦虑抑郁情绪,延缓认知障碍发展,疗效颇佳。
“老年患者最好先到老年病科就诊”。中心主任卢笑晖深有感触,许多老年患者习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辗转于各个专科就诊,不仅增加了过度治疗、重复检查、多重用药等医源性伤害风险,也加剧了老年人就医难和就医贵的状况。
“有些老年患者觉得老年病科里都是‘全科’医生,不像看专科那么专业,但实际上,中心对医生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能够应对各种内科疾病以及老年心脑血管、重症、感染等情况,还要有各自擅长的亚专业,几乎涵盖老年人各种多发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杨清峰介绍说。
患者李先生(化名),因乏力、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易激动、短暂黑蒙等症状辗转多地前来就诊,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检查示最慢心率24次/分,大于2.5秒的停搏多达342次,最长停搏达14.39秒,危及生命。卢笑晖主任认为,病窦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迟脉证”或“寒厥”范畴,其病位在心,气虚、血瘀、寒凝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在遣方用药上应补气活血、温阳通脉为主。遂施以中药汤剂+中成药注射液+西药注射液+中医外治(穴位贴敷、耳穴压豆)+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患者很快好转出院,随访病情稳定。
中医外治是中心的一大特色,有专业的针灸推拿康复团队,配合临床医疗开展推拿、督灸、脐疗、药物罐、颊针、头皮针、药物擦涂、穴位贴敷、泡浴等技术,为老年患者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中心积极发挥团队科研优势,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研制出益智合剂、滋肾安神合剂、脑通合剂、复脉灵颗粒、银柴颗粒、骨宝胶囊等系列适合老年患者应用的院内自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温暖“医”靠,打造老年病康复管理新IP
老年人疾病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
对老年患者实施全周期康复管理,不仅是一门重点学科,也是一种理念、文化和服务标准。
中心在省内率先引进先进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形成专业的老年综合评估团队,特别对老年一体多病、多重用药、老年综合征、老年衰弱、老年痴呆及高龄、超高龄患者,通过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功能缺陷,制定合理的康复措施并进行康复评定。
“在临床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慢病和老年综合征,把疾病控制在能够维持老年人生活功能的范畴,注重老年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维护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生存质量,是保障老年医学健康的最佳方案。”中心主任卢笑晖介绍道。
事实上,让更多老年人了解老年病,转变医疗康养观念,能够积极配合“治未病”,不因过度解读而患“心病”,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对慢性病的康复管理,中心建立了多个患者微信群,适时做好老年病知识科普和病情康复随访,利用医院网站、公众号、短视频等进行普及宣传,定期深入街道社区、老年大学开展义诊和科普,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老年病、关注老年病,提高自身照护能力。
中心秉持病人至上,严谨求精,倾心照护,关爱生命的理念,在治疗的过程中,尤为重视人文关怀,感知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心灵得到慰藉,形成了老年病治疗康复的“绿色”闭环。
走进惠民楼十五楼住院病区,病房宽敞明亮,环境古朴优雅,病房配备先进的医疗设施和中医诊疗设备,并设有智慧化病区系统、床边智慧摇臂屏、壁画式氧气负压吸引终端、整体卫浴、定制衣橱、净化直饮水设施等现代化设施。
风从秋萍起,细微见真情。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把护理工作做到极致。中心的护理人员无论查房、打针还是输液,来到患者身边都会陪老人聊上几句,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守护在患者身边,让患者和家属踏实安心。
“老年慢性病多,生活难自理,长期护理老人,是一件综合了细心、耐心和爱的事情。”中心住院病区护师张景雪表示,我们根据患者需求,开展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医特色护理项目10多项;鉴于老年患者行动不便、记忆不好的情况,主动备好足浴防滑垫、荧光贴、测血糖提示卡、宣教台历和视频;对部分老人因患病产生孤独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耐心哄着、顺着、倾听,还会准备一些益智玩具陪他们玩儿,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心身得到愉悦放松。
“每位老人的生日都是我们的牵挂。春节期间,90多岁的苏爷爷(化名)过生日,他的儿女在美国回不来,我们通过视频连线其家人一起给爷爷过生日。老爷爷开心,大家也都特别的开心”。中心护师张景雪说。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真诚微笑与贴心服务,遍布病房的每一个角落;一封封表扬信(卡)和一面面锦旗,诠释了温暖与感动。
中心护理团队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山东省省级青年文明号”,山东省省级“巾帼文明岗”,白衣天使用她们的至诚挚爱和专业素养托起了老年患者的平安健康颐乐!
赓续传承创新,驱动优势学科专科攀新高
与其它科室比,老年医学中心有所不同。它不仅要求医生具备“全科”的深厚功底,还要求拥有“一招鲜”的医术专长。在“全”与“专”的学科建设和能力培养上,续力传承与创新,汇聚涓流成海。
中心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专科(老年病)华东区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山东省中医老年医学重点学科”,2022年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召集成立了山东省中医老年病专科联盟。
强学科关键在人才、重在引领,一系列育才新举措出炉:
锚定一流学科专科建设,积极参与医院“育苗工程、朝阳人才、星火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医生进行科研和医学深造,支持省和国家优秀人才培养项目,提升学科整体实力,2名医生选为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和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整合重症急救、心脑血管、高血压等与老年病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充实到中心担当学科、专科组、亚专业带头人;充分运用“邵念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齐鲁卢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等平台,发挥名老中医、专家学者力量,师带徒薪火相传,提高老年病诊疗和康复管理整体水平。
坚持引培并重,根据岗位需求有计划地引进高端人才,带动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培养创新团队,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使每个医生都在拥有全科扎实功底的基础上,具备“一招鲜”的本领。
结合科研项目,组织集智攻关,培养医生团队科研创新能力;每年派遣医生轮流到国内学科前十的老年医学中心等医疗机构进修,丰富视野,提高技术;发挥高年资医生在国家、区域、省级学会担任学术兼职的优势,扩大学术交流,带动诊疗水平。目前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师协会老年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山东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老年代谢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医体质专业委员会等主委单位。
同时,中心坚持每月开展学术论坛,邀请高水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讲座。新入职年轻医生首先安排到各科室强内功,夯实多学科综合能力基础。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岗位技能比赛,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实操技能。4月份,中心选派3名医生参加了由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总工会主办的“全省首届老年医学能力与应急处置竞赛”,经过刻苦比拼,荣获了团体二等奖。
人才方阵催化学术创新,不断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
在科研方向上,以中医整体观与老年病医学全人理念、治未病理念与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医特色的老年综合评估为重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厅局级课题共20余项,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名全国前10。
在模式构建上,坚持特色病种引领学科建设,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综合评估;以患者为核心,专科医生为主导,进行健康管理模式,延伸诊疗服务,提高患者依从。
目前,中心42名医生均硕士以上学历,包括省名中医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余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均为老年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以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西医协同治未病为核心,结合传统中医和营养学理论,兼顾老年病防治和慢病管理,以疾病康复和身心调理为根本,融入智慧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老年病医学中心”。谈到未来的发展,中心主任卢笑晖满怀信心。
(文:贾少华 图片由山东省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