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聚魂、聚力、聚能”激活民营经济
中国网 2023-09-15 11:02:21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主题,重引领、强队伍、筑根基、优服务,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工作保障机制,狠抓“聚魂、聚力、聚能”,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联心”服务品牌获全联认定,先后获评全国民营企业调查先进单位、山东省“万企兴万村”典型县。

坚持党建“聚魂”增强向心力

新泰紧紧把牢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向关,着力增强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引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思想引领固初心。当地依托革命老区党史故事多、红色资源多、红色场馆建设多的实际,高标准打造9处“两个健康”教育基地,去年3处基地获泰安市工商联认定,今年2处泰安市级基地正在建设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活动6期,执常委、直属商会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七一”等重要节点开展现场教学16场次。

强化党建筑同心。深入落实新泰市委新型工业化战略,积极跟进在14条产业链商会建立党支部,通过发挥支部、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企业凝心聚力抓发展,泰安市工商联强党建促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新泰举办。探索异地商会党支部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新途径,规范驻沪、驻济、驻青流动党员台账,实现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动态管理,市委组织部专门拨付10万元党费予以支持,党建工作获市委通报表扬。

优化队伍聚人心。完成工商联换届任务,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推选2名泰安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执常委13名,省联执委1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培优建强工商联班子成员、执常委、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负责人、会员企业“六支队伍”,市级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38家,推选县级“两代表一委员”43人、市级3人、省级3人,1人获评“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

坚持发展“聚力”彰显影响力

坚持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自己人”角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谋划、靠前服务,凝聚助力发展大局强大合力。

建强商会搭平台。成立8个重点产业链商会,青岛、南京(江北新区)2地新泰商会,完成20个乡镇(街道)商会注册登记,新增会员单位700余家,新增友好工商联、商会团体11处,直属商会和异地商会分别扩大至42家和5家。坚持以商招商,商会组织考察交流活动69次,对接重点企业210家,签约总投资82.4亿元的项目76个,已落地开工47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名。2家异地商会、9名异地新泰籍企业家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获表彰。

服务企业解难题。持续擦亮“新联心”服务品牌,组织商会、产业链开展“游学赋能”活动11场次,帮助达成合作意向9项、金额达16.7亿元。深化“1+1+1”企业包保制度,选派企业“特派员”34名,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招聘员工1100余人,协调贷款7.8亿元,解决问题230余个。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关于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助力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开展民企法律体检230场次,办理合规案件9起,其中跨省联办案件工作做法获全联认可,工作经验在全联现场会交流。

建言献策助发展。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实施“同步提升行动”,开展集体学习活动40次。大兴调研之风,深入开展“入企大走访、问题大排查”活动,入企走访139家,开展各类座谈会6次,解决各类问题60余项。用好《建言专报》直通车平台,获市委命名表扬优秀“金点子”11条,先进个人6名。

坚持服务“聚能”提升凝聚力

认真发挥民营经济主体大、联系民营经济人士广这一优势,聚焦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等重点,积极引导民营主体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179家民营企业、商会结对帮扶212个村,实施帮扶项目158个,带动村均增收3万元。深挖资源打造示范典型,培树省级典型1处、市级示范项目7处,“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推广。2023年,新泰市荣获山东省“万企兴万村”典型县、山东惠美农牧有限公司荣获典型企业。

助力基层治理。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提报意见建议38条、建言专报4期。动员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捐赠400余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开展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130余场次。开展返建家乡活动,吸引20余名新泰籍人士实施产业培育、道路改造、环境提升等10个项目。

助力社会公益。积极开展“同心圆梦”“同心暖冬”等行动,筹集460余万元,共资助困难大学新生192人,帮扶困难群众455人。(程德超)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