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族医院:德为先仁为本,一针一灸立杏林
中国网 2023-09-14 16:20:45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学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提出:“医乃仁术”。自古以来,“德”便是医者行医立世的根基。

走进济南市民族医院针灸科,患者致谢的锦旗层层叠叠挂满了一面墙,无需细看便能发现,深受患者称赞的,一是“医德”,一是“医术”。

厚德怀仁,医患关系更显人情味

自科室成立以来,针灸科一直秉承“厚德怀仁,患者至上”的理念,不断完善服务、持续精进技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

“给患者治疗,不只要治愈疾病,还要治愈患者的情绪。”针灸科主任陶务娟介绍,来就诊的患者中,大多都会带有一些情志病。“最近是不是容易烦躁”“别总生闷气”……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除了望闻问切了解病情,还会注意了解患者的情绪。“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这样更有利于建立起患者对医生的信赖,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这样的理念,针灸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医患关系。“有时候,我们更像‘闺蜜’。”陶务娟介绍,来来往往的患者虽多,但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生们烂熟于心。“这位患者有两个女儿,都在外地,要常跟她联系”“这位患者有慢性病,不能生气”“这位患者喜欢热闹,但体质较弱,换季时要多提醒他别受凉”……说起患者的情况,医生们如数家珍。

“如果我是就诊患者,怎样的就诊环境和服务才是我需要的?”这是针灸科医护人员的“每日一问”。“我们说要坚持‘患者至上’。患者至上,就要围绕患者的需求来开展工作。”陶务娟表示,这考验的不仅是医院的环境、医生的医术,更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耐心、爱心、责任心。

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医护团队,患者才愿意走进医院,接受治疗。前段时间,古稀之年的孙老师突发脑梗,治疗后仍有一侧肢体麻木、下肢肌力减退,于是她来到济南市民族医院针灸科进行康复治疗。刚入院时,老人走不稳路、端不起水杯;一周后出院时,已经能够做到生活自理。

出院时,老人还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郭大夫搀扶我去卫生间”“护士长帮我拎包提生活用品”“冉大夫给我系鞋带”……无疑,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温暖了患者,也彰显了针灸科医护人员的仁德之心。

经典传承,积极普及中医外治疗法

针灸,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的外治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做好中医传承,对于科学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弘扬传统文化精粹,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针灸科依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山东省公立中医医院“五个全科化”实施方案》,在科室全面推广中医医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全科化服务模式。

在中医医典学习方面,明确经典带头人,每周三下午带领全员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针灸大成》等经典,在读经典、学经典、背经典的同时,将经典中的理论活学活用到临床实践中。

在学经典、用经典的同时,针灸科十分重视经典的传承与发扬。科室遴选针灸、推拿、熏洗、针刀、穴位敷贴、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等中医外治技术,挖掘、整理、传承特色中医药外治技术方法,通过开展学术讲座、集中授课、临床带教、业务培训等形式推广中医外治技术。

在人才培养上,针灸科通过省基层名中医、省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带徒、院内“杏林优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培养方式,快速培养了20多名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医师。结合“四送四进”主题教育、“万名医护下基层”“济南市城市医生到基层”等活动,针灸科医护人员深入多个社区,将先进技术、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此外,针灸科还多次承办省、市继续教育学习班,先后为近500人次培训针灸知识。

“不止如此,我们还将一些基础疗法手把手教给患者,比如针对患者的病情,教给患者自己揉按特定穴位,既能巩固疗效,也传播了中医疗法。”陶务娟说道。

精进笃行,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康复基地

在做好中医药传承与普及的同时,针灸科以“坚持传承创新、发展民族特色”为目标,以针灸刺法为主,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比如,首创“温阳舒筋法”,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该疗法获得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作为“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采用揿针等“十位一体疗法”治疗和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该疗法取穴少、安全、无痛苦、易操作;采用经络推拿结合穴位埋线、五苓消脂汤联合治疗肥胖;按摩疏通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等。

其中,铍针特色技术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先后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挖掘项目、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铍针,起自古代的‘九针’,完善于现代。具有创口小、无需麻醉、定位准确等优势。”针灸科主任医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王寿兰是铍针特色技术疗法的带头人,她介绍,铍针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卒中、失眠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此前,有一位援藏干部因全身怕冷怕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来经人推荐来到济南市民族医院针灸科治疗。王寿兰经望闻问切后,采用针药、浮针、铍针、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三周后,恢复正常。

伴随着医护人员的持续精进笃行,针灸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济南市重点专科、济南市针药结合专委会主委、济南针灸学会针刀微创专委会主委科室、济南康养榜样——扁鹊传承榜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纷至沓来。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从创立至今,针灸科一直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未来,我们也依然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做好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提高科室诊疗水平、提升服务温度,全力将针灸科打造成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康复基地。”陶务娟说道。(文:马俊伟 视频:李岳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