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走进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西朱村恒温棚,一筐筐刚采摘下的花菜正在往装车,若有若无的露珠,显得蔬菜格外新鲜。
“一开始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现在利用食用菌种植的空档期翻耕种植瓜果、蔬菜,年亩产食用菌1000斤、瓜果6000斤、蔬菜6000斤,实现‘食用菌、瓜果、蔬菜’轮作种植,最大程度提高土地亩产效益。”西朱村党支部书记朱勋信心满满的说。
自2019年以来,西朱村发展林下大球盖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供不应求,在谷里镇党委的推动下,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整合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万村共富”行动扶持资金,将食用菌种植规模从原有的30余亩林下种植,逐步发展为拥有49个日光棚、2个恒温棚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产业规模由年产30万斤提高至年产10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带动周边120余农户就业增收,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再过1个月,就得开始木耳的温室发酵,村里有资源,有合作社,上级给拨付了扶持资金,解了燃眉之急,帮助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带动了村集体增收。”作为当地木耳种植大户,谷里镇富华黑木耳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范树华,在后麻峪村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500余亩,每年生产菌包600万个,年产干木耳6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了1800多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得益于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宫里镇成立苏泉联合党总支,助推苏泉村、南吕村、胡树顶村抱团发展,借助“万村共富”扶持资金建设现代化果园300余亩,辐射带动约3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果园流转土地每亩800元,我还在果园里打工,一年到头也能拿到一万多元。”谈及收入,宫里镇苏泉村村民王成英满面笑容。
在新泰,依托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共富的实践还有很多。位于楼德镇的长兴农业园联合2个乡镇8个村成立了党建联合体,辐射带动种植优质蔬果4.2万亩,带领12个农业合作社、3600余农户共同致富。刘杜镇围绕甜山楂产业,依托南流泉、北流泉、北寨三个专业村领办山楂产业合作联社,实行“1+1”“1+N”联建模式,成立10个“跨村联建”片区党委(党总支),加快产业融合,促进村集体增收。汶南镇则以借庄为核心村,涵盖三个石山子村成立清沄产业联合党委,四个村分别投资入股成立共富公司,共同经营黄花菜、菊花、纯净水厂三个核心产业,年底每个村预期能增加收益10万余元。
今年,山东省委部署实施“万村共富”行动以来,新泰市高度重视,积极摸排集体经济薄弱村遴选产业项目,新泰市倒排22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分4批纳入集体经济攻坚。结合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确定首批共51个村,涉及13个乡镇、17个项目,后续将综合考虑村级资产、资源及村庄特色优势分批加大扶持资金倾斜力度,助推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共成立204个联合党委,带动785个村联合发展、抱团振兴。((通讯员:乔冉、宋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