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纺织服装业“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中国网 2023-08-31 11:19:22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镇依托黄河滩区移民搬迁,劳动力多且密集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用产业带动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戴庙镇雪龙制衣厂房,工人正忙着生产衣帽,开裁、缝制、烫整,大家都紧张的忙碌着……。42岁的丰宝珍正在工作台上熨烫衣服。她是戴庙镇新时代佳苑社区居民,其丈夫因病卧床多年,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2019年9月搬进新房后,没了田地的她很快就进入社区附近的服装加工厂上班,主要工作就是对制作完成的衣服进行熨烫。“多亏了政府在社区旁边建的服装加工厂,现在既住上了楼房,又能就近工作,还方便照顾家里,以前真是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活是按件计算工资,多劳多得,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块钱,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丰宝珍笑着说。

2019年,黄河滩区7村群众搬迁至新时代佳苑社区后,为了让滩区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致富”的目标,戴庙镇政府和泰安雪龙制衣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重点纺织服装制造项目雪龙新时代服装加工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让搬迁群众不出小区就有活干、有钱赚,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

上楼安居,下楼乐业。服装加工车间不仅让社区居民有了就业机会,也让周边群众跟着受益。“俺家离这儿很近,早上八点上班,骑电动车十多分钟就能到工厂,中午厂里还管饭。一天下来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差不多能挣3000多元,有时候比孩子他爸挣得还多,而且这活也不出力,就是得心细,挺适合俺们这些妇女干。”正在缝纫机前熟练缝制衣服的王海春说。43岁的王海春,是戴庙镇于王庄村村民,丈夫是货车司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自从建了服装加工厂后,她便毫不犹豫报名入厂,现在已成为一名“熟练工”,主要负责缝制衣服。

像丰宝珍、王海春一样的滩区群众、留守妇女,服装加工车间共安置了360余人,她们大多数年龄在四十岁左右,无法外出务工,服装加工厂帮助她们实现了就近就业。

“目前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贸易服装的加工与销售,产品有针织儿童爬服、儿童套装、成人家居服装等。”据泰安雪龙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茂斌介绍,服装加工车间内配备国内先进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原材料供应自给自足,形成面料纺织和服装加工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产量、效益逐年提高,2023年雪龙制衣全年工人平均工资达3.2万元,生产量达到160万件,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目前,戴庙镇围绕打造“纺织服装小镇”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原则,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初步形成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财政增收、集体增收、群众增收的“三增”目标,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该镇共有15家服装纺织加工企业和数十个服装加工点,共吸纳1200名群众实现就业。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