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技术团队:发挥高校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网 2023-08-04 11:03:49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里的这句话,精准的阐述了农业生产中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而在贾思勰的老家潍坊,有一群人也将这句话奉为圭臬,顺天时,量地利,聚人才,以惠民生。他们就是来自潍坊学院的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技术团队。

近年来,潍坊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组建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

培养专业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定期监测葡萄的生长情况,通过田间传感器,监测记录大棚的光照、温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潍坊学院大二学生张浩源的日程被这些工作填得满满当当,“感觉每天过得十分充实,都没心思去打游戏了。”他笑着调侃道。

在大一的时候,张浩源就加入了团队,奔波于田间地头,灌水施肥、测数据,与葡萄日夜相伴。虽然辛苦,但是也伴随着满满的收获。“我们团队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在田间,我们一共有五个实验基地,学生们每周基本会去三次,假期会住基地直接参与葡萄管理。”团队负责人赵月玲老师既欣慰又骄傲地说道。

赵老师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鲜食葡萄,在研究中她发现,山东是葡萄种植大省,但不是种植强省。近十余年来由于品种落后、技术老化、种植理念落后等原因,行业整体效益明显下滑,远落后于江苏、浙江等南方产区,产区振兴迫在眉睫。碰巧的是,同校的姜雪连、赵升和崔英老师也有着同样的理念,于是4人一拍即合,于2016年成立了技术团队。

经过数年的发展,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每年团队都会招纳新入学的大一新生,通过一年的培训之后,根据业绩及考勤筛选能留下来的学生重点培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严要求,手把手的传授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相关行业所需的人才。

“每年我们的学生到基地来之前,都会自己主动做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准备好每个节点需要做什么,然后每天还会进行一个工作汇报,所以我们的学生规划能力特别强。”赵月玲老师介绍道。

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团队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推荐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据悉,团队目前已推荐多名学生进入北大、中科院、山大等高校深造,还与重庆大学合作达成了定点推荐模式,也帮助了很多学生进入优良企业工作。团队的优秀毕业生赵日江曾多次作为嘉宾登上山东省农科频道讲授农业知识,学生们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极强的责任感不断受到企业好评。

功以才广,业以才成。团队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力,促进了他们成绩的提升,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成长成才。与此同时,学生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去,对团队科技创新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为服务地方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助农服务

“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是做纯理论研究,但是说实话,这类研究对于葡萄产业的实际发展还是起不到作用。”谈起团队成立的往事,赵月玲老师打开了话匣子。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鲜食葡萄研究的首席专家王世平老师,王老师的一席话令她醍醐灌顶。

“他跟我说,你组一个技术服务团队,就住在田间地头为果农服务,三五年下来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你们山东需要这种让果农幸福的,能真正服务于生产的这种技术团队。”赵月玲老师下了决心,要组建团队,真正的深入田间地头,向土地要经验。

由于团队成员都是科班出身,对于实际的农业生产并不够了解,因此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只能深入实地,在基地民间与土专家同吃同住学习生产经验。但是,土专家的经验也存在着错误,有一些田间的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为此,团队成员们设计了几十个小实验,将传统的生产经验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进而解决问题。但技术落地时,遇到的最大阻碍也是土专家。

“当时我们服务的那个园区,裂果率一直很高,我们研究后发现是因为肥水过多,需要控水控肥,土专家们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的理念一直就是大肥大水高产,然后他们就说'走走走',要把我们撵出去。”说起当时的情形,赵月玲老师仍是感慨不已。事实胜于雄辩,经过团队的科学指导后,园区的裂果率大幅下降,现在已经不存在裂果问题了。

传统的果树冬季防冻害方法是烟熏法,团队经过缜密的调查分析后,发现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效果。2021年初,一场罕见的低温袭击了园区,团队教师带领学生通宵布置实验,通过喷枝和提前灌水等方法成功的使冻害的损失减轻了60%,为潍坊地区果树的防寒抗寒提供了可靠技术。

据悉,目前团队开展了多项助农服务,仅农业技术培训一年便召开十数场,在作物生长的关键节点,专家都会现场培训。除此之外,团队还与中化MAP合作研发数字化种植技术,通过MAP平台将研究成果辐射推广至全国。

科研成果转化  激发产业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团队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了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

眼下正值各类早熟葡萄成熟上市的时节,在团队驻留的基地内,以阳光玫瑰、妮娜皇后为主的中晚熟葡萄正在进入转色与成熟期的关键时刻。走进基地,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藤蔓,上面的葡萄颗颗果粒饱满,玲珑剔透,挂着厚厚的果粉,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不同的地方需要配套不同的技术,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合我们山东本地的葡萄产品,配套相应的技术。”姜雪连老师说。针对“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配套研发了葡萄树体、花果及水肥精准管理与智能控制技术,可使栽培过程减水30%,减化肥农药40%,减用工5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团队的技术加持,合作基地的“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稳定,深具业内影响力,诸城梅香园连续三年获得山东鲜食葡萄销售价格定价权。诸城梅香园也成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贾悦镇,发展“阳光玫瑰”超过了2500亩。

安丘是蔬菜出口大市,尤其是生姜的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但近几年,营养繁殖及重茬导致的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及姜瘟病,使安丘生姜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要解决病害,就要向土地大量施药,作为块茎作物的生姜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了,这严峻的形式使当地的农户一筹莫展。关键时刻,团队向当地伸出了援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两种解决办法。”团队的封佳丽老师介绍道。“我们通过生姜组织培养技术、脱毒技术,做组培脱毒苗,将种苗中的病毒及虫卵脱除。另外,我们筛选出特定菌剂,调节土壤内微生物的平衡,抑制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活性,实现作物增产提质。

谈及未来,赵月玲老师表示,团队将以技术为抓手、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持续在标准提质栽培技术、精准水肥药施用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发轫,坚持科技赋能,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扎根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文:张中英、图片由潍坊学院提供)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